艺 荐

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4岁的生日。同时,2025年对于中国与世界人民而言,还具有更特殊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夏,各大艺术团体纷纷推出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作,以多元的艺术形态表达对党的深情礼赞,铭记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本期文化周刊特别推荐三部即将登上舞台的剧作重温历史,感受那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火。

    史诗歌剧《长征》

    “长征”二字,总能唤起每个中国人心中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记忆。1934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红军战士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而舞台上再现的长征故事,别有一番恢宏与壮美。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首演于2016年7月1日,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创作的原创歌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通过普通红军战士和民众的视角和感受,串联出长征中的重要节点性事件,忠实地再现了那段“苦难的辉煌”。今年7月1~6日,史诗歌剧《长征》在国家大剧院迎来第十三轮演出,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大同市歌舞剧院舞团,携手众艺术家,再次踏上这气吞山河的革命征程。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30余个,合唱、舞蹈同台逾百人,一气呵成表现了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师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革命先烈为梦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震撼的布景、恢宏的音乐、动人的故事、发人深省的一个个历史时刻……歌剧《长征》的魅力,静待我们沉浸其中,细细品味。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文艺工作者在民族兴亡的呐喊声中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音乐家、舞蹈家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文学家在基层工作中深入生活,版画家在鲁艺的熏陶和战火的锤炼下成为以笔为枪的文艺战士……

    延安的文艺生活,特别是延安的木刻版画,是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的原创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的灵感来源。舞剧分为《厚土》《破晓》《永生》三个篇章,故事皆取自延安时期革命版画家古元、彦涵的作品。这些脱胎于版画作品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还原延安时期质朴而浪漫的生活与战斗场景。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1周年,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方向穿越时空,始终鼓舞着文艺创作者的心灵。《杨家岭的春天》将于今年7月25日登上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的舞台,邀请观众“重返延安”,感受那绽放于历史、也同样绽放于当下的“文艺的春天”。

    话剧《三湾,那一夜》

    历史的夜空中,总有一些瞬间如星辰般闪耀,刺破黑暗,照亮前路。1927年,江西永新三湾村,那个不平静的秋夜,书写了人民军队浴火重生的序章,成为熔铸军魂、奠基胜利的非凡转折点。

    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原创话剧《三湾,那一夜》再现“三湾改编”这一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以艺术的表达诠释“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党和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思想法宝。该剧由王宝社编剧、殷弘毅导演,由毛泽东特型演员王晖领衔主演,自2019年首演以来便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今夏,《三湾,那一夜》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部反法西斯题材和红色题材系列演出之一,再度集结原班人马,将于7月30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回归。让我们走进剧场,重温“三湾改编”那关键一夜的历史启迪。                                 (范语晨)

中国妇女报新文化.看点 5艺 荐 2025-07-03 2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