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江河奔腾,巾帼绽放芬芳;时代风华,女性奋勇争先。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持续面向妇女群众和广大家庭深入开展巾帼大学习大宣讲活动,以“一地一特色”为笔,绘就“苏韵她说”理论宣讲新画卷。
江苏省妇联依托“巾帼思政课堂”铸魂领航,以“行走的巾帼课堂”串联红色记忆,让“身边的巾帼微课堂”扎根社区田埂,借力“线上巾帼课堂”跨越时空界限,打造沉浸式宣讲生态,让党的创新理论化作“江南春雨”浸润千家万户。
送到妇女身边 巾帼课堂多姿多彩
“金秋时节的云台山,稻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妇联河静静地流淌……”江苏巾帼宣讲故事分享会《妇联河——流淌了66年的初心故事》吸引现场观众侧耳聆听。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妇联秉持“妇女群众在哪里,巾帼宣讲就要到哪里”的理念,切实将妇女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女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更好扛起妇女思想政治引领责任。
常州市妇联启动“玉兰之声”理论宣讲赋能计划,开设“玉兰之声”理论宣讲训练营,搭建“基础营—专题班—实战赛”三级培育体系,培育了一批宣讲员骨干,有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从“文件话语”向“小巷烟火”的转化。
江苏各级妇联主动用好凝聚妇女的各类生产生活场景,鼓励各类女性带头人开展学习宣讲,并将学习宣讲“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村社院坝、商圈楼宇等场所,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打造“行走的巾帼课堂”。
无锡市妇联发起“小院思享会”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小现场、小切口、家常话”的形式,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生活化传播、场景化落地。
扬州市妇联立足家庭主阵地打造“童心向‘扬’”研学品牌,绘制“研学地图”,开启“行走课堂”,以科普研学、诗词研学、红色研学、非遗研学等主题,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城市底蕴变得可观、可触、可感。
连云港市妇联创设“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采用方言土语、地方戏曲、小喇叭大广播等多种传播手段,解决农村妇女理论政策宣讲中“听不懂、听不进、记不牢”等问题。
同时,江苏各级妇联高度重视网上巾帼学习宣讲,省妇联启动“传承红色基因 绽放‘她’力量”——百节精品微课巾帼宣讲送基层活动,推出《苏韵“她”力量》精品微课送基层专栏,把红色故事、文化故事送进基层。
徐州市妇联开设“巾帼徐州”云课堂栏目,邀请高校老师、党校教师、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妇女干部、先进典型等各类女性人才,以巾帼党课宣讲、微党课录制等形式,润物无声地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筑牢宣传基础 巾帼宣讲有声有色
“这是当时的作战指挥室、粟裕办公室、机要室……”在抗大九分校纪念馆,跟随南通江海巾帼文博旅讲解推介团成员的介绍,陈列品背后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重现在参观者的眼前。
江苏各级妇联因地制宜壮大巾帼宣讲队伍,因势利导创设学习宣讲场景,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喜闻乐见、积极互动参与中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南通市妇联成立江海巾帼文博旅讲解推介团,吸收全市123家文博场馆、4A级以上景区等女性讲解员、文旅推介员552名,助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镇江市妇联以城市为课堂,将李佩、严忠婉、于漪等杰出女性的足迹串联成“人文行走”路线,推出人文行走思政课,让城市人文空间变身思政教育的立体教科书。
江苏各级妇联开拓“线上+线下”融合宣讲模式、打造地方特色宣讲形式、精心策划多种宣讲模式等,构建起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宣讲形式,让党的声音有效传递到妇女群众中。
融入为民服务 巾帼力量向上向新
巾帼宣讲到哪儿,就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哪儿。江苏各级妇联将妇女思想引领、理论宣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提升了妇女思想引领的工作质效和影响力。
“义务理发、中医诊疗、推拿按摩,十多项服务直接送到我们身边,这样的活动真实在。”参加泰慧言·在你身边“宣讲+服务”阳光行动集中服务活动的群众交口称赞。泰州市妇联聚焦妇女群众的急难愁盼,整合各方力量资源,策划实施一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项目,实现“台上讲理论”与“台下办实事”同频共振。
南京市妇联主动适应“三新”领域特点,选育一批“站点讲师”、“车队政委”、金牌讲解员,在各行业见缝插针开展宣传宣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妇女向光而行、感恩奋进。
在数字化浪潮下,苏州市妇联的姑苏女性大讲堂开启“AI时代·她智慧——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高效人生”主题宣讲,启动“AI女性赋能计划”,数字赋能女性创新创业,带动妇女姐妹解锁流量密码,在经济发展中大展身手。
“声”入人心,常讲常新。江苏各级妇联用心用情打造“苏韵她说”理论宣讲生动局面,让巾帼大学习大宣讲成为一个会表达、出效果、有力量的生动载体,传递更多“她声音”,凝聚更多“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