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演变就是一部最好的史书,懂得进化,方知天地万物如何而来;理解地球与生命的关联性,才会更加珍惜地球家园。因此,了解地球演变与生命进化是获取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与第四纪地质专家刘嘉麒
■ 陈若葵
截至目前,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被我们人类确认的宜居星球。然而,纵观地球的历史,小读者们会发现,它可不是一开始就适合生命生存呢。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演变,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板块运动。看起来有点儿深奥吧,别担心,《生命之舟:漂移的板块》这本书把“大科学”变成小读者听得懂、看得明白的“小道理”,帮你们轻松揭开地球演变的一个个谜团。
阅读加油站
喜欢地球和远古生物知识的小读者对科普作家冯伟民或许并不陌生,也许你还读过他创作的“生命的悸动”系列丛书、《进化史诗16讲》《了不起的化石》的全部或其中的一本,对里面的内容记忆犹新呢。最近,这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又为小读者撰写“蓝色星球”丛书啦,从板块构造、气候变化和大气成分三个方面讲述不一样的地球故事。《生命之舟:漂移的板块》是这套丛书的第一本,前些天已经跟大家见面了。
板块构造学说出现之前,1912年,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德国气象学家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激发了关于大陆漂移的灵感,提出大陆漂移说。可是,他所提出的证据未能让当时的地学界相信大陆漂移的真实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洋地质学家赫斯通过对海底地形变化的观察,提出海底扩张说,为后续的板块构造理论奠定了基础,也给早期的大陆漂移说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后来,科学家又获得了大量证据,证明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设想是正确的。
赫斯的发现揭示了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如何在软流层的推动下不断移动,最终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地球面貌。至此,人类才揭开了地球表面动态变化的神秘面纱。如今,板块构造学说已经被写入中学地理教科书啦。
它告诉我们
地球是怎样从一颗毫无生机的行星演化成当今至少生存了800万个物种的美好家园的呢?这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就是板块的形成与漂移。
读《生命之舟:漂移的板块》,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地球板块是随着地球圈层结构的演变而产生的。从地幔对流、地壳形成并裂变到大陆漂移,这个过程经历了几亿年。地球成为太阳系内唯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星球,是板块运动的“功劳”——它塑造了地球的地质、地理、地貌,创造出令人震撼和畏惧的火山与地震,令人心旷神怡的海洋和湖泊,以及让人心生敬意的崇山峻岭和大江大川。可以说,今天我们看到的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样貌,都是板块运动这个“设计师”的杰作。
板块运动所营造的地球环境,在不同地质时期也呈现着不同的自然面貌,它还为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条件:大陆增生来源于它的动力,有氧环境也是它促成的,并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这样,地球就有了宜居的气候环境,滋生和繁衍了不同的生物群体。仔细想想,从远古的原始生命到恐龙时代的巨兽,再到现代的动植物,每一个物种的出现和消失,以及煤、石油等矿物能源,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环境,都与地球板块运动息息相关。
这是一本全彩印刷的科普书,语言科学严谨、深入浅出,插图丰富生动,大量的精彩图片形象逼真地展现了远古时期的地貌特征、地质现象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很有视觉冲击力,让小读者真正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边读边想
这是一本适合孩子和爸爸、妈妈共读的书,对于喜欢科学的少年儿童和家长而言,译林出版社的这本书既传递了知识,也启发了孩子们的思考,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奥秘。比如,未来板块运动将有哪些趋势?人类建设水电站、改变河道、填海造陆等一系列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的地质过程?这种对未来、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不仅能提升小读者的科学素养,也能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因为,从某个意义上说,地层深处发生的事,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