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润童心 薪火“乡”传践于行

——山西开展暑期“文化下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那时,村里的儿童团员和大人一样勇敢,站岗、放哨、送情报……”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东梁泉村的活动室里,20多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听大学生志愿者段志毅讲述洛池渠村的抗日故事。孩子们瞪大眼睛,仿佛跟着故事穿越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随后,志愿者们拿出红纸和剪刀,教孩子们剪五角星窗花。9岁的乐乐怯生生地握着剪刀,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剪出了一颗五角星,他兴奋地举起来:“看!我剪的‘红星’!”

  这是山西省妇联和山西财经大学联合组织的暑期大学生“文化下乡”活动中的一幕。

  活动期间,山西财经大学实践队的师生们走进全省11个地市100余户留守儿童家庭,通过“访遗址、讲故事、送关爱”三位一体实践模式,让山西文化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在晋城市沁水县,青年大学生精心准备的“文化大餐”直接送到乡村孩子的心坎上;在长治市武乡县,大学生们带着孩子们玩“情报传递”游戏,让他们体验革命年代的智慧与团结;在吕梁市文水县,当志愿者讲述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的故事时,孩子们屏气凝神,课本上的英雄形象突然鲜活了起来;在运城市绛县,志愿者们用皮影戏演绎传统故事,引得孩子们阵阵欢笑……一本本绘本名著、一个个抗战故事、一次次爱心陪伴,正汇聚成温暖的力量,照亮留守儿童的前行之路。

  “我们把这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延伸,通过‘文化下乡’的形式传播党的声音和关怀,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在关心他人、了解社会的实践中成长。”山西财经大学带队教师说。

  “很多留守儿童缺少的不仅是物质资源,更是精神上的引导和陪伴。”山西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以文化滋养童心,让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学校+妇联+社会’的协同关爱模式,让更多留守儿童在文化浸润中健康成长。”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红色故事润童心 薪火“乡”传践于行 2025-07-15 2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