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肥乡区各部门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破陋习树新风 为乡村振兴绘浓文明底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李耀彩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李耀彩

  “村规民约是经过集体商量修订的,理事会还现场把关,村里再也没有人大操大办了。”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大康堡村李红霞用亲身经历道出变化。

  加强村民自治、红白事报备、公益服务、典型培树……今年以来,肥乡区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突出问题,加强统筹调度,紧盯重点任务,各部门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绘浓文明底色。

  修改村规民约,规范理事会运行

  婚车仅安排2辆,彩礼降至3万元……近日,举办婚礼的肥乡镇南谢堡村村民王亚冰,提前按照村规民约向村民事务理事会进行报告,婚礼既节俭又体面。

  肥乡区出台了《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全区各村依据参照标准,经村民自治程序制定约束规定,对操办红白喜事的席面规模、用车数量、办理天数、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区委社会工作部督促9个镇对265个村的村规民约进行回头看,围绕移风易俗最新要求开展自查,对内容陈旧、流于形式等问题进行审核完善,累计修改280余条,将全区村规民约汇编成册。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在各村显著位置张贴,为村民提供了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引导群众共同践行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社会新风。各村村民事务理事会对红白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截至目前,劝阻违规大操大办行为95起,批评教育工作监督不力村干部25人。

  同时,肥乡区印发了《移风易俗工作督导检查制度》,由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委等部门组成10个联合调研督导组,开展了3轮现场督导,覆盖城区婚宴大厅及9个镇81个村,与100余名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群众代表围绕席面规模、办理天数及彩礼情况等进行座谈交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事务理事会运行。

  搭建婚恋服务平台,引领青年做时代新人

  “非常高兴在大家的祝福中领证,我们要响应号召,婚事简办新办,争做移风易俗新青年。”5月20日,李帅州、李雪敏和10对新人在一场庄重的仪式中登记结婚。

  近来,肥乡区婚姻登记中心聘请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等389人,组建颁证师、婚俗家庭辅导专家、婚姻家庭服务志愿者等6支专业队伍,开展“弘扬婚育新风,共创幸福生活”宣传活动。截至目前,组织新人签订红事简办承诺书930份,开展婚姻家庭辅导12场,120余对新人参加。

  肥乡区妇联搭建了区、镇、村三级“心连心·鹊桥会”免费婚介平台,为全区未婚青年提供免费婚介服务;公开招募公益红娘30余人,对各镇和区直单位的公益红娘进行培训,提升公益红娘业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区妇联、团区委持续开展线上征婚活动,举办“青春相邀·缘聚肥邑”青年联谊会、特色相亲活动,为单身青年搭建婚恋平台,引导青年做文明婚恋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

  培树先进典型,合力营造移风易俗新风

  在肥乡区元固镇三里堤村委会的广场上,移风易俗宣讲员利用周末或傍晚,为村民表演移风易俗三句半,让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肥乡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等8家单位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选树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各类典型500多个;举办“双争有我·咱村那些事儿”讲述活动,用百姓语言倡树抵制陈规陋习。区融媒体中心开设“文明乡风一线行”专栏,推出了婚事简办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区司法局结合移风易俗司法实践案例,开展宣传及专题咨询活动30余场次,组织基层人民调解员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件。区文广旅局、区文联组织创作《喜事新风》《移风易俗当模范》《为零彩礼践约我无比光荣》等原创作品,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剪纸书画创作活动、非遗创作、朗诵会、摄影活动10场。区文广旅局开展“四季村晚”30余场,组织文艺展演、文艺辅导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120场,线上线下惠及群众100万余人次。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破陋习树新风 为乡村振兴绘浓文明底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李耀彩2025-07-16 2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