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以“巾帼共富”为切入点,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搭建多元平台、培育专业人才,全面激发女性创业创新活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周国平
7月,多地杨梅已经下市,而浙江仙居的高山杨梅仍在市面上占有一席之地。
就在一个月前,仙居杨梅大量上市时,台州市仙居县安洲街道完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张美娅忙得不可开交。自村“共享冷库”开放以来,本村及周边梅农到村产业大楼进行杨梅交易的数量日益增多,交易量节节攀升,梅农们普遍叫好。
“原来没有冷库,我们只能卖产品,现在有了冷库,我们就能卖礼品,价格几乎翻番。”梅农陈丽雅的话语中带着自豪。
看到村产业大楼热闹的场景,张美娅心里乐滋滋的:“这个冷库免费提供给村民存放杨梅,让他们效益更高,也能够为周边更多梅农服务。”
今年,仙居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以“巾帼共富”为切入点,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搭建多元平台、培育专业人才,全面激发女性创业创新活力。
加强品牌建设 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大战乡“地瓜公社”是仙居当地一个农产品创业品牌,这段时间,公社运营负责人周芳春有点忙碌。尽管公社的番薯面要到冬季才能生产,可是品牌入驻的巾帼共富工坊前一大块场地不能闲置。这几天,她的夏季夜经济招商项目如火如荼,很多年轻人来报名做烧烤,让“妈妈的味道”走进乡村。
近年来,仙居县以巾帼品牌建设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专门出台了“妈妈的味道”标准化建设方案和实施意见,结合“百店千坊万品”工程,推动“产+创+销”全面迭代升级,打造的“百店”之一——大战乡产品贸易中心“地瓜公社”,接待了考察、团建、研学等百余个团队5000多人次。
7月上旬,“山海荟”山海协作共富平台正式上线运营,线下实体门店也正式开门营业。仙居携手玉环市打造“山海臻选·妈妈的味道”玉环旗舰店,通过结对玉环华能电厂等企业、集中采购优质农副产品等措施,构建物资双向流通体系,助力仙玉两地农特产品完成产销对接。
同时,当地以“巾帼共富市集”为载体,通过提供免费摊位、统一视觉设计、流量扶持等全方位支持,激活市集活力。常态化举办“妈妈的味道”主题市集,承接首场“妈妈的味道”全省公益巡回直播台州专场,成交额近2万元;开展“妈妈的味道·寻味仙居”番薯面厨艺比拼活动,单场直播累计销售额达6.7万元。
加强人才培育 塑造乡村振兴新优势
今年仙居杨梅上市期间,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们奔赴仙居,一头扎进杨梅的世界。他们穿梭于茂密的杨梅林间,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不同的表现形式,让这颗小小的水果承载起了厚重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
艺术创作营的创作者围绕“杨梅红了”,将针刺无骨花灯、非遗、摄影、书画、设计搬上了杨梅山,让游客在品尝仙居杨梅的同时,也领略了仙居的特色文化,让文化与自然、乡村、风物展开对话。
培育人才是塑造乡村振兴新优势的关键。今年,仙居县精准赋能各巾帼团队“一技之长”,联合各单位开设“巾帼赋能·新质提升”系列课程,开设涵盖电商(杨梅)、家政、人工智能(AI)等8个领域,现已开展杨梅电商系列培训班4期,惠及全县梅农500余人,孵化新巾帼主播11人。联合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共建女子赋能产业学院,建立导师定向辅导、课程量身定制机制,分批分期开展规范化培训,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00人次。
今年的杨梅节期间,溪港乡陈玉琴、埠头镇徐伟亚等人的直播活动相当火爆,每次销售额达到4万多元。她们都是学而有成的巾帼村播。经过系统的巾帼村播培训,陈玉琴获评“浙江省十大巾帼村播”,徐伟亚的“村姑带货团”荣获浙江省巾帼创业创新大赛村播带货组三等奖等荣誉。
此外,浙江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联合仙居县举办“巾帼红·橄榄绿”仙居县直播助农导师技能培训班,深耕微店、短视频、社群运营等互联网渠道,提升县助农直播团及新农人的专业技能,仙居县被授予浙江省山区26县“一部手机”共富项目培训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