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盛夏时节,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连城·文化创意国际产业园,快递员范洋洋完成快件分拣之后,走进园区里的巾帼服务中心,先为手机充上电,然后坐在凳子上进行简单的休整。“园区内建有巾帼服务中心、设立了暖新妇女之家,安装了空调、饮水机等设备,为我们提供了歇脚的地方。”
园区负责人韩梅雪介绍,该园区以创意工艺品产业为主导,集聚了手工艺品上下游的62家中小微企业,年产值超2亿元,现有职工1300余人,女职工占比75%以上。
织密组织网络,构建“立体式”覆盖体系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夏津县妇联根据园区特点,通过走访调研、实地摸排,实施“纵向贯通、横向延伸、立体拓展”三维工作法,在产业园区成立妇联组织,通过选举确定链主企业女负责人为园区妇联主席,按照“市场相融、集约成块、板块互通”的建组原则,建成了原材料供应、研发与设计、创意与孵化、生产制造与展示、网上直播线上销售、公共服务六大板块妇联,下设32个妇女小组,实现妇联组织全覆盖。23名来自管理层、技术骨干、一线职工的妇联执委通过“轮值制”每月牵头开展工作,既打破企业壁垒又激发参与活力。夏津县妇联还指派妇联干部担任园区“妇建助跑员”,帮园区搭建妇联服务妇女队伍架构和女性社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推行“1+6+N”巾帼志愿服务制度,构建发展创业服务、调解维权、家庭服务等6个女性志愿服务队,以园区妇联为核心,以妇女小组为服务半径,构建常态化巾帼志愿服务“同心圆”。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全链条”赋能体系
“以前直播总怕没人看,现在经过培训,一场直播能吸引10万+网友。”园区主播韩淑杰的蜕变,源于夏津县妇联推出的巾帼电商培训班。
记者了解到,2024年,夏津县妇联通过执委包企走访共收集87项女职工诉求,精准生成创业扶持、权益维护等5类服务清单,实现“群众点单—妇联派单—社会接单”闭环服务。
在创新创业领域,“飞花共富联盟”创新“技术培训+订单对接”模式,联合山东工艺美院专家团队为成长型企业提升技改、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双创”服务队累计为企业对接融资4000万元,破解中小微企业“成长的烦恼”。针对新业态女性,“妈妈岗”灵活就业项目让300余名女性实现“家门口就业”,“创客微家”成为爆款产品的孵化摇篮。
激活阵地功能,构建“嵌入式”服务体系
午休时分,“午间维权室”中,律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和妇联执行委员组成的“三师一员”轮流坐班,化解劳动纠纷3起。同时,她们还开展女职工权益保护宣传,推动园区企业劳动合同规范化。
夏津县妇联将6个“妇女微家”嵌入园区人才公寓,开发“微议事”“微课堂”“微创客”等六大功能模块,“微议事”解决职工急难愁盼,“微课堂”提升职业技能,在微家园实施“五个一”暖“新”工程,每年开展一次体检、一次亲子活动、一次技能培训、一次家风讲堂、一次困难帮扶。据统计,2024年举办“家企共育”家风互助、“和合幸福缘”公益红娘等活动7场,建立“和美家”家风互助机制,累计帮扶困难女职工家庭3户。
如今的连城·文化创意国际产业园,妇联组织不仅是妇女群众的“娘家”,更成为企业发展的“助力器”。通过数字赋能+人才培育+项目化运作,“园区姐妹”微信群实现政策秒达,“巾帼领头雁”训练营培育出一批女性管理骨干,“消安家”安全生产检查等5个特色项目筑牢发展底线。数据显示,园区女性职工满意度提升至92%,实现“组织建起来、服务实起来、妇女动起来”的良性循环。
“我们将继续深化‘三维联动’模式,让妇联组织成为连接企业发展与女性成长的桥梁。”夏津县妇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智慧妇联建设,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园区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巾帼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