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的工作室里,整理收纳师田维珊(左二)给团队成员示范衣物陈列标准。
新华社发(袁福洪/摄)

家政兴农 新华社发 王琪/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从四方面提出14项具体任务,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家政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其中90%来自农村地区。同时,家政行业需求缺口高达2000万人。《工作方案》的出台有哪些意义?提出的具体举措有哪些亮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农村社会学领域专家学者与家政行业从业者。
构建城乡要素流动“民生桥”
“《工作方案》以家政服务为纽带,构建了‘城市需求—农村供给’的要素流动通道,将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供给优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高雪莲表示,这回应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要求。
“目前社会的照料需求持续增加,由此产生的服务供给缺口有可能会越来越大。”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梅若表示,落实《工作方案》,持续扩大家政业体量、提升家政服务质量,能有效缓解社会照料压力,实现对“一老一小”的托举。
高雪莲表示,《工作方案》在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发展乡村服务业等方面形成了纵深衔接,使家政兴农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对增加农村人口经济收入,带动农村劳动力职业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女性是家政服务的主力军。梅若表示,农村女性劳动力到城市从事家政工作,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农村女性进入城市工作后,个人眼界得以拓宽,也有助于激发个人优势。
《工作方案》为女性家政从业人员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工作方案》将家政行业从‘女性劳动力蓄水池’升级为‘女性人力资本增值平台’。”高雪莲说。
打通家政就业创业难点堵点
目前,家政服务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从供给侧看,农村劳动力“出不来、留不住、干不好”;从需求侧看,消费者找家政人员“找不着、找不起、找不好”。
梅若表示,从职业意愿来看,家政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归属感较低。从学历来看,目前家政行业人员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其生活习惯、工作要求、职业认知,与行业要求还存在不小差异。
“家政干得好不好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业技能,也会受到雇主对从业人员偏好的影响。”因此,在梅若看来,家政行业看似门槛低,但持续、稳定地从事该行业,是有挑战的。
《工作方案》的提出恰好是对相关难点堵点的回应。“它一方面体现了对家政行业职业价值的肯定,另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对家政创业就业的创新支持。”梅若说。
比如,《工作方案》提出“培育推介家政劳务品牌”。“家政劳务的品牌化有助于从业人员职业价值提升。”梅若认为,家政劳务被赋予品牌价值,使家政劳务被重新确认、被看见,从业人员的价值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肯定。“积极推动和支持在家政服务业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则更直接体现了对家政从业人员的价值肯定。
“家政行业具有多样性,《工作方案》体现了各部门从不同小切口布局,使家政就业支持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梅若说,比如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直播带岗”,适应了数字时代的新需求;指导开展“工会帮就业行动”,进一步扩展了工会帮扶就业覆盖地区等。
高雪莲则认为,《工作方案》蕴含了三大创新亮点。首先,基于“家政进社区”战略实现了服务网络下沉,通过将家政服务嵌入城市社区生态体系,服务半径延伸至城乡接合部。其次,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了以信用赋能行业。最后,全链条保障体系的实施,破解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在住房保障、市民待遇等方面保障了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
政企社协同破解发展难题
“尽管方案设计系统全面,但落地过程仍面临挑战。”高雪莲说,目前,部分地区培训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养老护理、母婴营养等高端服务技能覆盖不足。
高雪莲建议,建立“市场导向型”课程的更新机制,由企业参与培训标准的制定。梅若则认为,要提升对家政从业人员的“软技能”培训,如人情沟通、身心照料等,注重长期职业发展。
“权益保障还存在不足。”高雪莲表示,可由妇联等部门牵头保险公司定制“家政职业险”,同时探索在某些区域试点“职业伤害保障单项参保”模式。
“总体上看,要发挥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梅若表示,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引领协调作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此外,社会组织应各司其职、协同发力,促进家政行业良性发展。
高雪莲认为,在政府层面,应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如人社部门的培训记录与商务部信用平台对接。在企业层面,龙头家政企业应开放实习岗位,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在社会组织层面,妇联、工会、共青团、行业协会等需发挥基层网络优势,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互助社群等方面的服务。
小小家政业,一头连着家庭,一头连着就业。持续推动家政兴农,用好家政这个“小支点”,让农村劳动力“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才能真正撬动兴农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