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变“走得好”

——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交通强国建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动脉,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总结五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刘伟表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7项主要指标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等6项指标已经于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等11项指标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刘伟说。

  加快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刘伟表示,“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加快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大通道”加快贯通。加快推进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大网络”基本形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了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已经达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大枢纽”加快建设。由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这“三位一体”构成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持续完善。80%的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交通运输部还支持37个城市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短至1~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力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存量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提质增效,更好服务保障国民经济循环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刘伟说。

  出行选择更多便利更大品质更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交通运输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期盼出行有更多选择、有更大便利、有更优品质。

  刘伟表示,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行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在自驾出行方面,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作为城市内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此外,刘伟表示,完成了1.3万个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十四五”以来,高铁营业里程增加了1万公里,规划建设的“八纵八横”高铁主框架已经成型,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全部实现了高铁连通。复兴号动车组开行覆盖到了31个省市区,今年动车组平均每天发送旅客近1000万人,占所有铁路旅客的八成。铁路货运每天装车已经超过18万辆。“现在可以自豪地说,以往‘一票难求、一车难请’的困境瓶颈已经成为历史。”

  安路生表示,高铁成网和公交化的开行让人民出行更快捷。移动支付、在线选座让我们购票更方便。互联网订餐、银发列车开行以及设置“静音车厢”,更好满足了旅客运营需求,可以说“坐着高铁看中国”已经成为老百姓享受生活的生动写照。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刘伟说。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变“走得好” 2025-07-22 2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