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为女司机建立城市客运行业妇联

流动车厢成了妇女姐妹的“移动娘家”

  在男性占比超八成的客运行业,河南省焦作市城市客运行业妇联正以“娘家人”的身份,为200余名女司机筑起权益的屏障、健康的防线与成长的阶梯,让流动的车厢成为传递温情的“移动娘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清晨五点半,河南省焦作市的街道还笼罩在晨曦中,出租车司机康建平已握紧方向盘。仪表盘旁印着“娘家人永远在你身后”的字样,后备厢里备好的充气泵、拖车绳,都在诉说着“娘家人”的温暖。

  在男性占比超八成的客运行业,焦作市城市客运行业妇联正以“娘家人”的身份,为200余名女司机筑起权益的屏障、健康的防线与成长的阶梯,让流动的车厢成为传递温情的“移动娘家”。

  撑起职业权益“防护盾”

  “以前遇到乘客刁难只能忍忍,现在有了妇联撑腰,我们的腰杆都挺直了!”康建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女司机的心声。在客运行业,女司机常面临更多职业挑战和权益困境,而妇联组织的出现,让她们有了最坚实的后盾。

  “保障女司机的职业尊严与合法收入是我们‘娘家人’的首要责任。”焦作市客运行业妇联主席王小玉说,“我们设立维权热线与法律服务站,与知名专业律师团队签订合作协议,为女司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合同纠纷调解、劳动权益维护等服务,当遭遇无理克扣、恶意投诉或不公正处罚时,行业妇联会第一时间介入,为她们撑腰发声,坚决捍卫她们的正当权益。”

  除了即时维权,妇联组织更注重“授人以渔”。定期开展的“法律知识进车厢”活动中,律师们会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手册上车讲解,结合网约车平台规则拆解案例,教大家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这份保障更是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行业妇联精准摸排离异、单亲或家庭困难的女司机,建立动态帮扶档案。离异后独自带娃跑车的刘欣,至今记得妇联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的场景:“‘娘家人’不仅帮我联系托管班接孩子,逢年过节还送来生活物资,连孩子的学费都帮着筹集。”通过链接慈善资源、设立专项基金,妇联已为30余名困难女司机发放生活补助,为10名司机子女解决助学难题。

  筑牢健康与心灵“双防线”

  “跑车12年,第一次有人惦记着我的健康。”出租车司机刘欣说的正是妇联每年组织的免费“两癌”筛查。这项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和爱心体检机构开展的服务,已覆盖所有在岗女司机,更对筛查异常者开辟“绿色通道”。

  身体的守护之外,是心灵的滋养。长时间驾驶、突发纠纷、家庭压力,让不少女司机积压了焦虑。为此,行业妇联在市区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与“心灵驿站”,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帮助她们有效纾解焦虑、释放情绪。

  针对离异、单亲女司机面临的“带娃难”,行业妇联联动社区志愿者成立“临时托管队”,司机们跑早班时可把孩子送到社区托管点;逢年过节,妇联的慰问品总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春节的米面油、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甚至夏天的防晒帽、冬天的暖手宝,都藏着“娘家人”的贴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女司机们挂在嘴边的话。

  铺就职业发展“快车道”

  “方向盘握得稳,更要握得有底气。”这是“巾帼提升营”学员阎凤菊的感悟。这个由行业妇联联合市交通运输安全教育基地打造的培训平台,早已成为女司机的“充电站”:新能源汽车电池维护课上,大家围着讲师记笔记;极端天气驾驶模拟训练中,女司机们反复练习应急操作;优质服务礼仪课上,有人对着镜子练微笑……课程表上,既有新能源汽车维护、安全驾驶等“硬技能”,也有沟通技巧、服务礼仪等“软实力”,一年下来,已有80余名女司机通过培训拿到结业证书。

  技能提升的同时,职业荣誉感也在悄然生长。每年开展的“最美巾帼驾驶员”评选,让女司机们有了奋进的目标。评选不仅看安全行车里程、服务评价,更看重社会责任感——获评的司机康建平,宁愿舍弃拉客时间,也要无偿将乘客遗落在车上的物品第一时间送到失主手中。她还曾在暴雨中免费接送被困市民,常年参与爱心送考。“以前觉得开出租车就是混口饭,现在知道,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的‘榜样’。”康建平说。

  行业妇联还为女司机编织起互助的网络。按区域或兴趣建立线上社群与线下互助小组,白天能帮临时有事的司机代班,晚上能组队应对车辆故障;线上社群里,育儿经验、接单技巧、应急救援信息实时流转……

  从权益保障到身心关怀,从技能提升到职业荣誉,焦作市城市客运行业妇联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每一位女司机在奔波的路上不孤单、有依靠、有方向。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流动车厢成了妇女姐妹的“移动娘家” 2025-07-22 2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