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永昌社区居民李存玲的家里,上百棵多肉植物沐浴着晨光,饱满的叶片上露珠微颤,绿意从窗台漫向街巷——白墙黛瓦间点缀着彩绘,新栽的绿植沿着村道延展,邻里相邀帮忙的谈笑声在巷子里回荡。
这幅“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守望相助”的和美图景,正是永昌社区妇联以“美丽庭院”为抓手,凝聚巾帼力量赋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绿植与彩绘间,社区的“颜值”与“气质”悄然生长。
党建扎桩 制度织网
近年来,永昌社区将“美丽庭院”深度融入人居环境整治全局,以“党建+妇建”模式扎牢根基。党员干部率先清理房前屋后、规划自家庭院,立起看得见的标杆。
妇联执委与巾帼志愿者紧随其后,在居民大会、入户走访中,用家常话讲述“庭院小美”如何成就“乡村大美”,唤醒居民参与热情。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社区推行保洁收费、畜禽圈养等“六项制度”,设立“红黑榜”公示庭院环境,形成长效监督。妇联组织主动认领庭院巡查、绿植养护任务,推动“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让群众从“要我参与”转向“我要争先”。
自2025年以来,在妇联带动下,社区居民自发新增绿植500余株,打造出“一路一景”的绿化景观带。
巾帼领头 邻里共生
在永昌社区,巾帼“领头雁”正成为撬动邻里共治的支点。五组居民李存玲是公认的“植物医生”,她将自家庭院打造成“多肉花园”,更无私分享绿植养护经验。在她的带动下,邻里纷纷建起“微菜园”“小花圃”。
李红兰则是邻里互助的“黏合剂”。她将种植经验编成“顺口溜”传授乡邻,更搭建起温暖的“姐妹群”。农忙缺人手、搬运需帮手,群里一声招呼,姐妹即刻响应。群里不仅分享生活窍门,也坦诚交流生活难处。几年间,她与邻里亲如一家,从未红过脸。
互助精神更在社区蔓延:收割玉米、改造庭院,只要在群里招呼一声,大家立刻聚拢帮忙,让“一家美”真正扩展为“一片美”。
文化注魂 庭院成景
永昌社区将家风家训、传统美德融入建设肌理。沿街墙壁上,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彩绘无声浸润人心。妇联更以活动赋能:春节联欢赠春联、假期深耕红色文化、妇女节展巾帼风采,让文化在节日中传承。
2025年5月,社区龙舟队勇夺峨山县首届迎端午龙舟挑战赛三等奖。妇联借此发动妇女深挖“同心协力、敢闯敢拼”的龙舟精神,将其注入庭院建设。拼搏进取成为庭院文化新注脚,让庭院“颜值”与“气质”并重。
如今,源自街道“红房子”园艺基地的盆栽花卉,装点出连片示范庭院,农户院里蔬菜攀架、多肉缀窗,文化墙与绿植相映成趣,妇女议事会让女性全程参与村容规划,成为乡村建设“主人翁”。从“环境美”到“生活美”,永昌社区的庭院串联成景,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