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汶川县妇联创新探索“三联”工作法,精准破解“建组难、联心难、提效难”三大困境,有力推动妇联组织向新领域有效延伸、服务向新群体深度覆盖,为新社会组织女性赋能增势、施展才华搭建了坚实平台。
联建搭台,破“建组”之困。一是聚沙成塔,行业联建凝人心。将“零散小微”组织有机聚合,构建“常委履职、执委领办”的联动体系。二是阵地赋能,统建共享树形象。着力延伸工作手臂,精心打造新社会组织妇联“妇女之家”,使其真正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温暖港湾”。三是机制创新,共建共享“联”服务。建立“场地共用、资源共享、服务同办、人员互补”的协同机制,推行轮值主席制与服务派单制,有效整合资源、畅通服务“末梢神经”。
联动聚力,破“联心”之困。一是志愿筑基,巾帼旗帜高扬。构建“社工+妇女带头人+无忧志愿者”的赋能梯队,让“巾帼心向党”的旗帜在服务一线高高飘扬,累计开展巾帼宣讲18场,惠及2516名妇女。二是法治护航,撑起权益蓝天。充分发挥优势,深入开展主题宣教和能力提升活动,引导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三是培训赋能,提升服务能力。实施“种子计划”,定期为志愿者骨干及成员提供培训,有效提升服务妇女儿童、参与基层治理的“软实力”。
联行共促,破“提效”之困。一是“爱心助困巾帼行”,织密关爱网,情暖困境人。动员新社会组织妇联干部化身“爱心爸妈”,将温暖送达困境儿童。2024年以来,覆盖困境儿童及未成年人1933余人次。二是“助农抢险巾帼行”,兜牢民生线,危难显担当。面对甜樱桃滞销难题,妇联迅速行动,精准对接困难妇女需求,发动爱心企业、志愿者助力采摘销售,解农户燃眉之急。面临山洪泥石流灾害突袭,新社会组织妇联党员先锋巾帼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挺进一线,协助灾情摸排、信息整理,深入遇难者家庭抚慰生者、照料老人,用柔情抚平创伤。三是“民族团结巾帼行”,架起连心桥,共绘同心圆。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技能培训、交流座谈等,促进各族妇女在互学互鉴中团结进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