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口述:宝夏夏 漫画创作者
■ 记录:黄 婷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翻看宝夏夏以生育为主题的漫画《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总能让人忍俊不禁:羊水破了先想着洗个澡“美美地生产”;生孩子饿得不行时,让老公去买冰可乐给自己“续命”;根据身边人经验预判的“男宝”最终变成了“女宝”……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让人会心一笑。但她的画笔并未回避生育的另一面:生产前的煎熬、产后抑郁的阴霾、哺乳时的艰辛,都在漫画里呈现。所以看漫画的过程一会儿欢乐一会儿沉重,正如生育本身给女性带来的体验。
现实中的宝夏夏和她的漫画一样可爱,总有一些奇思妙想,采访过程中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她的状态慢慢变得松弛。自己剪头发、穿着家居服、戴着草帽遛弯,对很多事情放低要求、不预判结果。但在成为母亲后,如何让自己依然与之前一样拥有很强的自主性,以及成为什么样的妈妈?她没有停止探索和思考,也有了新的体悟,以下是她的自述——
从记录疼痛到传递力量
在孩子出生前,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画漫画。当时工作按部就班,为了探索更多可能性,我偶然间成为半路出家的漫画作者。
很多人好奇我为什么创作这本生育主题漫画?答案很简单:生育过程中的种种艰辛,让我迫切想要将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在社交平台更新三个月后,有几位编辑找到我,问我是否考虑出版?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激动万分,甚至开始构思未来签售会的签名样式。
然而,选题上报后却被主编否决了。据编辑透露,主编的理由是:“有关生育的话题不美好、太痛苦、太真实,而且不好卖。” 我格外沮丧,专门画了幅漫画吐槽这件事 ——我明明已经在用搞笑的方式画了,没想到还是能让人看出痛苦。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现在的编辑和出版社。她说在社交平台刷到我的漫画时,被一幅作品的标题瞬间吸引,点进去阅读后便“沦陷”了。那幅漫画叫作《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我的人生按下一个暂停键》,最终也成了这本书的书名。
这次出版过程十分顺利,或许是因为现任主编同为女性,更能理解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多好呀,还是有人会正视生育背后的“不美好、痛苦和真实”。
不过,这不是生育的全部。我发现,生孩子是我过去30年人生中干过的最最“伟大”的事情,今后我大概率也不会再有这样的“壮举”了——创造并塑造一个生命,真是太厉害了。
更有意思的是,生娃之后,我也在重新创造并塑造自己,仿佛又成了一个新鲜的人。那些生育过程中悲喜交加的时刻,那些难以言说的忧虑、触动与感谢,都被我用画笔定格在漫画里。
书出版后,我收到了很多留言:有读者说备孕阶段看了书,不再那么害怕;有人从中获得力量与安慰;还有情侣一起反复阅读……这些反馈让我既意外又惊喜。
从被支持到成为母亲
这本漫画是献给我母亲的,她给予了我太多支持。
母亲如今是我的头号粉丝:她不仅爱看我的漫画,还关注作品数据,逐条研究评论与回复,再将心得反馈给我,甚至提出创作建议——这已经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有时会开玩笑,说她“干预”了我的创作,让我压力有点大。尽管我与母亲关系亲密,却未曾想过她会如此投入。
因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我基本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她受过良好教育,略带洁癖,性格强势却从不强迫我服从她的规划。如果我不认同她设定的目标,可与她平等协商,而她总会尊重我的想法。这种包容让我从小就学会主动争取、为自己负责,逐渐形成了自主意识。
母亲是个传统女性,曾希望我按“读重点高中、上大学、读研”的轨迹过平顺人生。但当我因喜欢绘画想走艺术生道路,遭到班主任与外公的极力反对时,只有母亲坚定地站在我这边,甚至与外公据理力争支持我学美术。
我们母女并非没有矛盾,但总能通过沟通化解。后来看到许多人难以与父母交流,或长辈不愿倾听和理解子女想法时,才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多么宝贵。
成为母亲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儿总会在某种程度上“怨恨”父母,尤其容易“批判”母亲。即便我的母亲已足够好,我对她仍有一些细微的“复杂情绪”。
孩子刚出生时,我曾困惑——不希望我们的关系里存在任何怨恨。我自认为是开明的母亲,能给予她足够的爱,期待我们拥有完全融洽的亲子关系。
但带孩子三年后我渐渐明白:亲子关系不可能始终完美和谐,必然存在拉扯和批判,如今我已释怀,决定顺应这份关系的自然流动。
在羁绊与自主中寻找平衡
作为自我意识很强的人,我曾以为生育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等付出一段时间,孩子长大些,我便能轻松回到原来的状态,将精力放回自己身上。但孩子出生后,一切都超出了预期:你与这个小生命形成了深刻的羁绊,彼此永远绑定,再也无法恢复从前的心态。
这不是坏事,但确实打乱了我的计划,让我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我原本过着自由的生活:工作一两年便停下,做一段时间自由职业者,再重返职场,再休息一两年。
但生完孩子后,经济压力骤增,我无法再随意离职。
因此,上班时我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工作能让我在育儿生活中喘口气;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自己永远无法停下,必须一直工作以维持稳定收入。
直到我被公司裁员。由于毫无准备,失业后的一两个月里,我陷入极度的混乱,压力很大,那时候我和丈夫都没了工作。
但慢慢地,我发现,降低物质需求,日子也能继续,并非像之前想的那样,没有工作,生活就无法运转。
意识到不必为了孩子被迫工作后,我终于找到了一种平衡。
如何在生育后不丧失自主性?我还在摸索,但我想做很酷的妈妈,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状态。因为只有先保证自身舒适,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舒适,否则很可能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所以,我会提前告诉孩子:“妈妈很爱你,但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原则。”
之前,我总要求自己即便生气,也不能对孩子说重话,担心给她留下心理阴影。后来我改变了想法:那并非真实的我,而且怨气积攒到一定程度,会爆发在孩子身上。既然我是心直口快的人,那就做心直口快的妈妈。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伴侣要足够配合。丈夫尊重我的育儿观,会和我一起带孩子,也能自己单独带。没有他的分担,我的漫画不会是现在这样积极幽默的风格。
我能理解第一个主编为什么没有通过这个选题,因为生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没有办法说它是痛苦的还是伟大的,而是一个混沌的矛盾体——会给女性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但同时会带来一些非常美好的体验,让你有创造了一个新生命的感动,夹杂着爱与痛。孕育新生命并不容易,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大家带来勇气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