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隐性困扰走向公众视野,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女医师协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教授,黄悦勤所带领的精神卫生专委会,正以专业积淀为基石,持续助力全民精神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回顾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黄悦勤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刚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精神科独立时,为防大众误解,还特意命名为“精神卫生研究所”。
“那时去精神病院看病,简直是‘见不得人’的事儿。”黄悦勤回忆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精神科诊室。国家将精神卫生健康纳入“十四五”规划,顶层设计的重视让学科发展有了方向,疾病谱的改变使精神疾病从“隐性”变为“显性”,社会偏见在减少,“心灵感冒”的比喻也逐渐被接受……
“最大的进步是病耻感下降了。”黄悦勤欣慰地说,现在大家慢慢明白,“这只是一种疾病,就像肺炎、心脏病一样需要专业治疗。”
2017年4月,由黄悦勤主导的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结果出炉。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36类别精神障碍,填补了我国相关数据的空白,成为精神卫生研究的重要依据。“结果显示,精神障碍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普遍。”黄悦勤说。
几年前,黄悦勤向中国女医师协会提出成立精神卫生专委会的构想,得到了女医师协会会长乔杰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精神卫生涵盖全学科身心领域,需要一个宏观平台推动发展。”黄悦勤说。2023年6月,凝聚着众多医学工作者心血的精神卫生专委会正式成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老百姓都知道‘气得吃不下饭’,却不知道胃疼可能要去看精神科。”这正是黄悦勤推动多学科联动的初衷,精神卫生专委会不仅服务大众,也为女医师群体提供了专业支持,同时帮助其他科室医师识别身心关联的疾病,推动多学科联动。
在具体实践中,专委会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将专业力量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在与全国妇联合作的儿童健康项目中,专委会组织精神科专家深入山东、山西、甘肃等地,为困境儿童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互动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同时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指导。
在黄悦勤看来,精神科医生需要特殊的“超能力”,既要与患者共情,让其放松心情,又要在必要时掌握分寸、态度坚定,同时,还要通过非药物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我们的治疗不仅靠药物,更靠心灵的沟通。”黄悦勤说,这种独特的职业要求,让精神科医师队伍里女性占比很高,她们用天生的细腻和同情心,为患者搭建信任的桥梁。
展望未来,黄悦勤希望她所带领的精神卫生专委会,可以像明灯一样在全民精神健康的道路上指引方向,用专业力量撬动着整个社会对心灵关怀的重视与提升。正如黄悦勤常说的:“心灵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样重要,守护心灵,就是守护幸福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