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学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刘玲:

坚守重症一线 与“死神”赛跑

  在第九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的颁奖典礼上,当“医学科技创新奖”的荣誉称号被念出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玲的眼中闪过的不仅是喜悦,更是20多年来与死神赛跑的历历往事。多年来,她深耕重症医学领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衰竭诊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用科技创新守护生命,用医者仁心温暖人心。

  在刘玲看来,重症医学的发展可用“飞速”二字形容。20年前,ICU里的呼吸机还像老式收音机一样,只有简单的指针和旋钮;而现在,先进的大触屏呼吸机如同智能手机般智能便捷。这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整个治疗理念的革新。从单纯维持生命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让患者不仅能活下来,更能活得好。

  刘玲介绍,在重症医学领域,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器官衰竭。为此,多年来,刘玲团队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衰竭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针对如何遏制肺损伤加重,阻断呼吸衰竭疾病进展的核心问题,建立了以“神经—机械失耦联”为核心的疾病进展基础理论体系,显著降低了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有效改善了患者与呼吸机的人机同步。

  “重症患者病情紧急,突发情况多,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全面掌握重症救治技能,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虽然每天都在生死边缘挽救生命,但刘玲早已将这份责任融入日常,“我只是在完成我的本职工作,救人已经变成了自然而然的责任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每名医生都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除了临床和科研工作,刘玲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基层帮扶。“学术交流能让我们看到最新的进展,基层帮扶则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她的足迹遍布贵州、新疆等地的基层医院,通过床边会诊、技能培训、科室建设指导等方式,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带到基层,“我们会做很多公益培训,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基层医生。”

  2022年,刘玲响应国家号召,前往西藏指导疫情救治工作。尽管高原条件艰苦、氧气稀薄,但她毫不畏惧。“当时我们进病房之前都要测血氧饱和度,如果过低就不能进去。为了确保自己能进入病房救治患者,我很快找到了应对之法,多做几次深呼吸,血氧饱和度就能维持在90%以上,这是基于呼吸衰竭病理生理的小窍门。”她说。这份坚守,源于对职业的敬畏,更源于对生命的珍视。

  科技创新是推动进步的核心引擎,而医生则将冰冷的技术转化为温暖的守护,让每一项突破都成为点亮生命的星火。

  未来的路很长,刘玲坚信,只要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带着创新的勇气与执着,在这条与死神赛跑的道路上,总会有更多奇迹发生。

中国妇女报专题报道 4坚守重症一线 与“死神”赛跑 2025-07-30 2 2025年07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