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严金昌家庭

小岗人永远是改革路上的追梦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孙钱斌 王蓓 姚鹏

    二○二五年一月二十三日,大学生汪舒阳(右)放假回到小岗村,与她的外公严金昌(左)交流。

    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走亲戚档案

  2016年4月25日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严金昌家庭

  喜讯捎给总书记

  9年前,您在我家夸赞“农家乐,乐农家”,现在我的“金昌食府”已经扩大到30桌,能坐300人了!如今的小岗村人气旺、产业兴,老百姓吃穿不愁住楼房。请总书记再来小岗村走一走,看看新时代的活力小岗,尝尝我家拿手的农家土菜!

  ——严金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孙钱斌 王蓓 姚鹏

  严金昌老人今年82岁了,方正的脸上,布满刀削斧刻般的线条与纹路,犹如一本厚重的编年史,记录着小岗村的风云变迁、小岗人的光荣与梦想。

  一说起习近平总书记9年前到访时的情景和村里这些年的变化,老人语速飞快,花白的头发和炯炯的双目,在激情迸发的言语间,生成了一幅颇具年代感的肖像。

  这是2025年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瓦蓝瓦蓝的天空下,村头绯红色的“凤阳县小岗村”牌楼、笔直开阔的友谊大道和两旁白墙灰瓦的徽派民居,连同修葺一新的大包干纪念馆、写满时代记忆的“当年农家”……仿佛都变成了讲故事的人。

  距村头不远,就是严金昌家办的农家乐“金昌食府”。刚送走中午最后一拨客人,严金昌习惯性地坐在庭院里,抽根烟、喝杯茶,享受片刻的闲暇时光。

  小院的墙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时的大幅照片格外醒目,将时光拉回到2016年4月25日那个同样暖意融融的春日午后。

  “做梦也想不到,我在家门口迎到了总书记。”记忆的闸门一打开,严金昌老人的情绪开始奔腾,“这是我们一家最难忘的时刻。总书记牵挂我们小岗村,我们还得继续探索农村改革的新路子,跟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步子。”

  敢为人先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1978年冬,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大包干合同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严金昌就是这18位农民之一。“按下红手印,是我这一生做过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决定。”老人的话铿锵有力。

  当时的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78年,安徽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凤阳县受自然环境影响,旱情更为严重。而变革的“星火”也因此被激发出来,在村子里悄然蔓延。

  那年12月的一个寒夜,严金昌、关友德等18位农民相约来到村民严立华家,签订了“秘密协议”。当晚,他们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万万没想到,我们给亿万农民蹚出了一条新路。”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严金昌眼里似有一道深邃的光。

  严金昌记得,1979年秋天,大包干的成效就出来了,小岗村粮食总产达到了13.4万斤,是过去的5倍。村里人均收入从22元增至350元,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800元贷款。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小岗村“胆大包天的做法”不胫而走。

  随后,安徽省委总结经验并向党中央报告,得到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坚冰融化,大地回春。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温暖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记挂着小岗村。

  1978年,习近平曾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代表团共商国是,他深情地说:“我对滁州很有感情。”对当年的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历历在目,“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

  “有机会一定再去!”两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如约而至。

  “约莫下午4点刚过,车到了我家门口,总书记微笑着下了车。”严金昌清晰记得,“我们一家人又惊又喜地迎了上去,总书记一把握住我的手,亲切地向我们问好。”

  2010年,严金昌曾随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去北京,见过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家访”,总书记像老朋友一样,同严金昌一家一一握手,一边走一边关切地询问家里的情况。

  “家家户户都盖房子了,买私家车也很普遍,开农家乐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元。”习近平总书记问得细,严金昌答得实。

  经过大厅、连廊,在农家乐的冷柜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仔细看了看里面的食材。

  “这都是咱们小岗的农家菜。”严金昌自豪地介绍。

  “好!农家乐,乐农家。”习近平总书记爽朗的笑声在连廊里回荡。

  “是改革让我们吃饱了饭,也是改革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严金昌大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小岗也有小岗梦。”

  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坚定不移”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改革不止

  “改革是小岗村的金名片,也融入了小岗人的血液里。”凤阳县委常委李锦柱深有感触。

  2004年,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小岗村挂职第一书记的沈浩,带来了“三步走”的改革发展思路——引进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

  沈浩提议,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大户耕种,空出来的劳动力发展多种经营。63岁的严金昌率先响应并在自家庭院办起了农家乐“金昌食府”。

  “当时只有4张桌子。”但严金昌深信,“跟着政策走,绝对不会错!”如今,不仅严金昌的生意做大了,小岗村的农家乐也早已提档升级。

  极目远眺,晴空下的“小岗村宿”与不远处的田野、农舍、厂房一起,缀连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田园新景。

  “‘小岗村宿’是全国宅基地改革重点示范项目。”李锦柱阐释着其中的“改革含金量”。项目采取村集体统一收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的方式建设运营,是小岗村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小岗村的改革也是环环相扣。2012年,小岗村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2015年7月,安徽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后,“红本本”又变成了可以抵押贷款的“活资产”。

  “小岗村成立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为壮大集体经济赋权赋能。”李锦柱深刻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小岗村趁势而为,深化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的“三变”改革。

  2018年2月,村集体首次分红。此后连续7年,每人每年从350元增长到700元,村民领到的“红包”越来越丰厚。

  追梦人家

  这些年,小岗村产业兴、人气旺,红色游、乡村游越来越红火,严金昌的孩子们都陆续回村创业兴业。

  四儿子严德双听从父亲的建议,与妻子一起回乡接过了农家乐的生意,如今“金昌食府”扩展到了30桌。“老大严德文的‘小岗村土菜馆’就在隔壁,老二严德武开超市,老三严德彪开浴池,大女儿严德凤有空就去‘金昌食府’帮忙、拿工资,小儿子严德全也开起了农家乐。”严金昌扳着手指头细数儿女们的好日子。

  严金昌年轻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文化人,笃信“有文化,才能跟上形势,瞅准路”。自20世纪90年代起,13个孙辈相继出生,他要求外出务工的儿女们一定要供孩子们读完大学。

  2015年,长孙严连拴大学毕业后回到小岗村,从观光车驾驶员做起,如今已是村旅游公司的中层。大学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孙女严妹,性格外向,表达能力强,回村担任了讲解员。

  小岗村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岗二代”殷玉荣2012年回乡创业,投资养猪。2018年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43户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2021年,入股家庭最高年收入达到20万元。殷玉荣还当选了小岗村妇联主席,成为滁州市人大代表、安徽省妇女十四大代表。

  从“岗二代”到“岗三代”,从本村人到外来投资者,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智慧农业、品质民宿、直播电商、健康食品……一二三产相互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一个个新鲜的赛道,在新一代创业者手中悄然兴起,引发一轮轮蝶变。

  时不时有人问严金昌,“小岗梦”是否已经实现,他一直笑而不答。“敢闯敢试的小岗人永远是改革路上的追梦人。”历经风雨的老人说,“老汉我还得带着儿孙们加油干呢!”

  / 记者手记 /

  不负改革之名

  在小岗村采访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小岗人,都有着强烈的“身份自觉”——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先行者,不能辜负了这个盛名。

  47年前,18位敢为天下先的小岗人按下手印搞起了大包干,如同春天的惊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从此,小岗村人的血液里融入了改革的基因。

  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开宗明义:“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领航掌舵、把脉定向,强调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出“三个坚定不移”和“三个必须”等重要指示。

  这些年,小岗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扭住“三权分置”改革这个“牛鼻子”,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找到了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产业融合,发展提速,群众得益,村容日新,“改”出了乡村振兴新气象。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作为先行者和探索者,小岗村改革再出发既需要“按手印”的勇气,更需要“放眼量”的智慧。

  “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小岗人牢记在心。新征程上,他们奔跑追梦,从未停歇。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小岗人永远是改革路上的追梦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孙钱斌 王蓓 姚鹏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