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式茶饮“出海”:

从门店扩张到文化输出的自信征程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 喜茶美国首店落地纽约百老汇。

    ▲ 蜜雪冰城开在泰国曼谷大学的门店。图源网络

  从东南亚的繁华商圈到北美的多元社区,一杯杯中式茶饮正突破地域与文化的边界,成为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目前,中国茶饮品牌正从“走出去”向“扎下去”转变,模式更成熟、目标更清晰,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茶饮品牌已进入了“规模化+本地化+品牌化”三位一体的发展阶段。透过一杯茶,世界不仅能品味中国的山水雅韵,更能感知一个文化自信、创新不断的东方品牌时代。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近日,在新加坡乌节路SCAPE商场,中国新式茶饮品牌茶百道的门店正式开业,现场热闹非凡,排队人群从店内蜿蜒至商场过道,平均排队时长超两小时,开业期间仅杨枝甘露单品就卖出超1500杯。这家门店作为茶百道进军新加坡的首站,除了带来品牌的经典产品外,还推出了新加坡限定款“鱼尾狮熊猫”冰箱贴,吸引当地消费者和游客纷纷打卡。

  这一火爆场景,正是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加速“出海”的生动缩影——从东南亚的繁华商圈到北美的多元社区,一杯杯中式茶饮正突破地域与文化的边界,成为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从区域试水到全球扎根

  2010年前后,CoCo都可、贡茶等品牌率先迈出脚步,以小规模布局的方式初探国际市场,为后续品牌“出海”积累了初步经验。2018—2019年,随着国内供应链体系的逐步完善,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霸王茶姬等更多有影响力的新茶饮品牌集体发力,掀起“新茶饮下南洋”的浪潮,东南亚市场成为早期拓展的重点区域。

  进入2025年,随着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和沪上阿姨等茶饮品牌成功挂牌上市,中国新式茶饮的“出海”趋势持续升温,心态也从过去的“试水”转为“弄潮”,形成了多品牌、多渠道、差异化的全球布局格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杭州西湖茶食茶饮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富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出海”正从“热潮期”迈入“战略深化期”。从早期聚焦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相对熟悉的市场到如今在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开设门店、设立运营中心,品牌“出海”不再是小规模试探,而是有计划地布局全球市场。

  奈雪的茶在泰国Emsphere商场凭借高人流制造“排队效应”,强化品牌声量;霸王茶姬借助加盟模式快速渗透东南亚中小城市;茶颜悦色以跨境电商切入北美市场,尝试“线上先行”的轻资产打法……整体来看,中国茶饮品牌正从“走出去”向“扎下去”转变,模式更成熟、目标更清晰,陈富桥分析认为,目前,中国茶饮品牌已进入了“规模化+本地化+品牌化”三位一体的发展阶段。

  本土化与文化味的平衡之道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之路遍布挑战,从市场认知的壁垒到文化差异的鸿沟,从供应链的本地化难题到运营模式的适配困境,每一步拓展都需精准破局。

  在北美,不少消费者对茶饮的认知仍以传统珍珠奶茶为主,对现制茶饮尚处于认知拓展阶段。现制茶饮门店的开拓面临高成本与认知壁垒的双重阻碍。为此,茶颜悦色选择以线上零售为切入点,通过自建Shopify(加拿大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商)独立站及入驻亚马逊、TikTok Shop等多平台,将茉气脆脆条、干脆面包丁等零食,贵胄杯等茶具及竹筷、包袋等周边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轻量化打法不仅降低了“出海”初期的风险,还能借助多元产品触达更多消费者。正如其负责人所说:“零售业务帮助我们去到了更多朋友的身边,是相对务实、可控的学习与尝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后洪青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茶饮品牌“出海”需在“入乡随俗”与“文化输出”间取得平衡。产品上可根据当地口味调整甜度、配料,如针对东南亚市场,可减少糖度、增加热带水果元素,同时保留核心茶底、传统饮茶方式等中国特色。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多次表示:“茶饮行业一定会诞生世界级品牌。”针对东南亚消费者对甜度的敏感和对热带水果的偏好,奈雪的茶于今年7月推出“小红瓶”,以“0添加糖”的健康定位打破传统奶茶的甜腻印象,同时保留了中国茶的核心基底。目前,奈雪的茶已在泰国、新加坡等国开出近10家门店,成为当地消费者了解中国新式茶饮的重要窗口。

  针对北美咖啡文化盛行的特点,霸王茶姬在比弗利山庄门店推出“龙井拿铁”茶咖特调,用东方茶底与西方咖啡的碰撞打破认知边界。

  喜茶则借助国际赛事的场景优势,将文化输出融入消费体验。去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其在巴黎打造的“喜茶巴黎观赛茶室”快闪店,既带来了多肉葡萄等经典产品,又推出融合中式美学与运动元素的周边,开业首日便售出超1000杯。

  商业版图与文化纽带的双重构建

  尽管中国新式茶饮在海外市场屡创“排队奇观”,但在海外市场的深耕过程中,中国茶饮品牌仍面临供应链本地化、品牌认知、运营标准化等挑战。洪青羽指出,面对各类挑战,中国茶饮品牌需要同时具备“适应性”“稳定性”与“文化表达力”——既要贴合当地市场,又要保障品质统一,更要传递中国茶文化,避免过度本土化或固守传统。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将是一个长期、分阶段推进的过程。未来既可享受“消费文化外溢”的红利,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本土化挑战。陈富桥认为,经营者需树立经营海外市场的长期意识,聚焦四大方向:在供应链与组织架构上,建立稳定本地供应链,搭建跨文化团队,实现“多中心协同”;市场策略从“抢点布局”转向“深耕运营”;产品创新趋向“健康化”“功能化”,深化本地化研发;品牌建设超越“产品出海”,打造全球统一形象,坚守中国文化内核。

  从全球市场潜力看,洪青羽分析,因人口年轻化、消费热情高、茶饮接受度强等特点,东南亚将是短期增长最迅猛的“战场”。欧美成熟市场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消费者对健康、文化、多样性饮品需求提升,适合高溢价、高文化附加值的品牌深耕。中长期来看,中东与拉美市场也蕴藏潜力,值得持续布局。

  从茶马古道的悠悠驼铃声到全球门店的取餐叫号声,中国茶饮的“出海”之路跨越千年。当海外消费者捧起一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茶饮,感受到的不仅是茶香,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达。随着全球化布局深入,中国茶饮必将成为连接世界的“味觉纽带”,让更多人透过茶汤读懂中国的山水之味与文化之韵,在商业与文化的交融中书写中国品牌的全球篇章。透过一杯茶,世界不仅能品味中国的山水雅韵,更能感知一个文化自信、创新不断的东方品牌时代。

中国妇女报视点深度 4从门店扩张到文化输出的自信征程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