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王楚然 邹雨沁 赵文君
6月28日起,民航局新规全面实施: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趁机售卖“3C贴纸”,为不合格充电宝办“假身份证”,影响飞行安全。
3C认证即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民航新规出台后,记者以“3C贴纸”为关键词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商家在平台售卖认证标识类贴纸。这些贴纸不仅印有“CCC”标识,如果用特殊纸张印刷产生镭射效果,仿真程度更高。部分网店的定制贴纸销量超1万单。
对此,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正规的3C标识具备防伪溯源功能,而不法商家的“3C贴纸”只是徒有其表。
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不但需要取得3C认证证书,还必须在认证产品本体上加施3C标识,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3C标识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只能由指定认证机构向特定的印刷厂购买,再发放给获证企业。
3C认证关乎飞行安全与公众利益。守住安全底线,需要让法律法规“张口有牙”,让每一张标识都真实可信、每一次监管都落到实处。
北京市炜衡(南宁)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梁昭龙表示,伪造、冒用、销售标识贴纸的行为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就消费者而言,购买‘3C贴纸’贴在不合格商品上登机,一旦引发事故造成实际损失,将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还要承担刑事责任。电商平台如未尽到审核义务和监管责任,可能与售卖伪造‘3C贴纸’的商家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梁昭龙说。
针对不合格充电宝的安全隐患,市场监管总局近日下发通知,自今年7月至9月,在全国部署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从严查处擅自出厂、销售以及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未经CCC认证的充电宝,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掺杂掺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产品信息、生产企业、认证证书、发证机构等关键信息可查询、可追溯,有效防范假冒CCC标志、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
对于市场上无3C认证的存量充电宝,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成良建议,可采取企业召回、有偿回收等手段分类处理。
专家表示,部分商家通过图片暗示、谐音措辞等方式“打擦边球”售卖不合格商品,而平台“触发关键词屏蔽”的审核机制相对滞后,让“造假把戏”有机可乘。“电商平台应强化监管效能,‘技术+人工’双管齐下,加强关键词识别与筛查,引进图像识别技术和防伪验证机制,而非简单‘屏蔽了之’。”广西财经学院教授许露元说。
业内人士还建议,加强对机场安检人员鉴别3C标识的培训,在客运高峰时段通过增加人手、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提高安检效率,杜绝旅客的侥幸心理;充电宝品牌厂商要及时更新并公布产品召回信息,对于消费者无法通过机场安检但不在召回批次的产品,要畅通维权渠道做好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