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静态模式”偷走孩子健康

□ 田恬

  □ 田恬

  暑假里,医院儿科诊室的患者渐渐多了起来:有的抱怨看不清黑板,眼镜度数又增加了;有的说坐久了后背发疼,肩膀总是不自觉地歪斜;还有的整天没精神,连最喜欢的游戏都提不起兴趣……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小麻烦,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问题——运动太少了。

  “宅”出来的健康隐患 

  放假期间,学生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松散:空调房里抱着平板刷视频、趴在书桌前写作业、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一天下来,真正走出家门活动的时间少得可怜。这种“静态模式”正在悄悄伤害孩子的身体:

  眼睛长期盯着电子屏幕或书本,得不到阳光照射和远眺放松,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近视度数自然蹭蹭往上涨,甚至有些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早早戴上了眼镜。

  长期弯腰、低头的姿势让腰背肌肉失去力量,脊柱得不到足够的支撑,慢慢就会出现歪斜,坐久了还会酸痛,严重时可能发展成脊柱侧弯。

  吃得多、动得少,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堆积起来,不仅让孩子跑几步就喘,还可能打乱身体发育节奏,增加性早熟、糖尿病的风险。

  缺乏户外活动和同伴互动,孩子容易陷入情绪低谷,注意力也会变得涣散,做事情总提不起劲。

  不同问题选对“健康处方” 

  这些因运动不足引发的问题,其实都能通过科学运动来改善。医生们针对不同情况,开出了简单好操作的“运动处方”:

  保护视力:多玩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眼睛跟着快速移动的小球来回调节焦距,就像在做“眼部健身”,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每天在户外玩30分钟以上,阳光还能促进眼睛分泌保护视力的物质,比单纯滴眼药水更有效。

  强健脊柱:游泳、吊单杠、瑜伽等拉伸类运动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能放松肩背肌肉,增强脊柱周围的支撑力,帮助改善体态。每天坚持15~20分钟,长期下来就能让孩子的后背挺得更直。

  控制体重与促进生长:游泳、骑自行车对关节压力小,适合需要减重或促进发育的孩子。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负担,骑行则能锻炼全身协调性,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既能消耗多余热量,又能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调节情绪与专注力:散步、跳绳、集体游戏等轻松的运动能让孩子放松心情。运动时身体会释放 “快乐激素”,帮助缓解焦虑,家长陪同参与还能增进亲子互动,让孩子在欢笑中提升专注力。

  让运动成为假期的“快乐日常” 

  很多家长觉得运动就要报培训班、学技能,其实不然。专家强调,暑期运动的核心是“快乐”和“坚持”,不用追求专业水平,也不必强迫孩子完成高强度训练:

  融入生活,拒绝刻意:把运动变成日常的一部分——早餐后和孩子一起在小区散步10分钟,傍晚全家去公园打羽毛球,周末骑车去郊外踏青。每天累计1~2小时户外活动,比集中“突击运动”更有效。

  从兴趣出发,告别压力:孩子喜欢蹦跳就选跳绳、跳房子,爱玩水就去学游泳,对昆虫感兴趣就边爬山边观察自然。只有孩子真心喜欢,才会主动坚持,而不是把运动当成负担。

  不攀比,重习惯:别总拿“别人家孩子” 的运动技能作比较,也不用纠结“今天没达到运动量”。只要让孩子感受到运动带来的轻松和快乐,慢慢养成“想运动、爱运动”的习惯,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健康礼物。

  这个暑假,与其让孩子在电子屏幕前消磨时光,不如拉着他们走出空调房:在阳光下奔跑,在球场上欢笑。运动带来的不仅是挺拔的身姿、明亮的眼睛,更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假期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加油站”。

中国妇女报新一代周刊 1别让“静态模式”偷走孩子健康 □ 田恬2025-08-03 2 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