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的驱动模式与内在机制研究》

  作者:杨菊华

  本文提出理解人口负增长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经验数据勾勒人口负增长从“死亡主导”到“出生—死亡延迟双主导”模式的转变,揭示“生育主导”模式背后的职育冲突和性别观念转变等深层机制。远程的宏观要素缩减了育龄妇女规模,直接压低了人口出生率,带来“生育赤字”;而出生预期寿命的提高与死亡年龄的延迟改变了死亡模式,使其由幼龄堆积转向高龄堆积。城镇化和现代化改善了女性的资本禀赋,推迟了初婚年龄,加剧了公域和私域角色的平衡困境。重塑婚育偏好,推动低生育意愿由“成本外力约束”转向“主体内力自觉和成本外力约束”双重机制,形成“底线生育”思维和低生育惯性,造成新时代人口增长的“低—低—负”模式。这些发现对更好地认识、适应和应对新时代人口负增长及其经济社会后果具有启示意义。

  来源:《开放时代》2025年第4期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理论 6《人口负增长的驱动模式与内在机制研究》 2025-08-05 2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