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寨中学举办国防教育活动。

▲ 学生志愿者为烈士陵园的碑文描红。 野寨中学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全校766名高考生,144人报考军校,39人被16所军校录取,覆盖多个兵种、军种——这个夏天,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再次沸腾。
8月1日建军节当天,即将奔赴各地军校的39名学生回到校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重温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给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回顾抗战历史,砥砺初心使命。
这是一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学校,位于大别山东麓、潜水之畔,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校园内分布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烈士陵园,长眠着国民革命军48军176师985位抗日英烈。
80多年来,学校以“忠景·成人”为校训,以国防教育、品格教育为引领。一拨又一拨学子在这里磨砺意志品格,把从军报国作为崇高的人生追求,先后走出了数千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5位共和国将军。
2023年高考,20名野中学子被国防科技大学等9所军校录取。他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自己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信念和决心。秋季学期开学之际,他们收到了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他们“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努力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景仰忠烈 矢志报国
“浩渺潜川,巍峨天柱,壮哉野寨风光。堂堂公墓起岗峦,先烈永流芳……立地顶天期救国,开来继往志坚强……”走进野寨中学,铿锵有力的校歌让人心潮澎湃。
校园依山而建,教学楼、宿舍楼和翠柏松林相互掩映,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烈士陵园、博物馆、忠烈祠、浩然亭错落分布,肃穆之感油然而生。
沿山路拾级而上,安徽省安庆潜山市国防教育实践基地讲解员汪月的介绍让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重回烽火岁月:“七七”事变,民族危亡,为抗击日寇,1937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48军176师出师南宁,转战沪苏浙皖鄂五省,越时6年,大小百战,歼敌数千,伤亡惨重。
1943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由皖鄂二省十三县知名人士发起倡议,在野人寨筹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安放阵亡将士遗骸。为保护陵园、培养将士遗孤及地方优秀青年,创建纪念学校,取“景仰忠烈”之意,始名“景忠中学”,后依地名改为“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生们每天晨读时路过烈士墓,晚课前听英烈事迹。这样的校园,就是一处独特的思政课堂,‘家国’二字早已融进师生的骨血。”校团委书记陈义华告诉记者。
学校将爱国情怀和品格教育与每个和抗战、烈士相关的时间节点结合: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学校都会在烈士纪念塔广场举行盛大的高一新生开学典礼;高考结束第二天,高三学子要集体返校参加十八岁成人礼暨毕业典礼,齐聚纪念塔广场告别先烈,完成“最后一课”。
每年高考放榜,学校都会把军校录取生排在录取榜的最前面。在将“国防”二字深深镌刻进学生内心的同时,这个传统也彰显着其“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特点。
在野寨中学采访,师生可以说出许多爱国爱校的故事。某年7月7日,学校在高一年级招募为烈士陵园碑文描红的志愿者,近百名学生踊跃报名,选谁成了问题。最终,学校决定按照背诵烈士楹联碑文多寡确定入选名单。激烈的比赛后,20多名学生脱颖而出。
“同学们怀着敬畏之心抢着报名,要去做一项神圣的事。”潜山市“品格教育”工作室负责人徐富贵至今仍记得参加描红的孩子们站在烈士墓碑前宣誓的场景。
这些年,虽然各军校招录计划不同,但学生报考军校的积极性高涨。为鼓励更多学子走进军营、献身国防,2013年,20名军中校友发起了“长城计划”;2014年,学校设立“长城奖学金”,引导学生携笔从戎、保家卫国;2021年,学校又设立了“国防七校奖”……2015年以来,野寨中学已有170名学子被军校录取。
携笔从戎 强军兴军
凌家宜是今年野寨中学唯一考取军校的女生,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在安徽招录的6名女生之一。在建军节当天学校举行的“携信入校”仪式上,她和同学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升学礼物:一张印有总书记重要回信内容的纪念封。
“报考军校既是继承先烈遗志,也是延续对祖国的热爱。”抚摸着纪念封上散发着油墨香的字迹,凌家宜说,“军校是实现强军报国梦想的地方,进入军校后,我将继续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事业,让青春在战位闪光。”
在凌家宜的心目中,学姐余子妍一直是她的榜样。
讲解员汪月告诉记者,2023年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封信,就是由考取海军军医大学的余子妍执笔完成的。
余子妍成长在一个军旅氛围浓厚的家庭。她的外公就是军人,也有不少有从军经历或是现役军人的父辈和亲戚。
余子妍的母亲丁小明记得:“孩子外公总爱回忆从军往事,开玩笑‘责备’我没考军校,以此激发子妍参军报国。2020年,子妍考入野寨中学,参观完校内的忠烈祠,孩子回家后十分激动,自己翻阅书籍、上网搜索,非要把先烈的故事讲给我听。”
为了强健体魄、实现从军梦,每年学校运动会,身材瘦小的余子妍都会报名长跑项目。“每天晚自习后,她会围着操场跑5到10圈,一直持续到比赛开始。家里光是长跑的奖牌就有好几个。”丁小明说。
那年高考放榜,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的叶大山提议,余子妍执笔,大家集思广益写了那封以《携笔从戎报家国,我以青春写梦想——致习爷爷的一封信》为题的信。“一封几百字的信,他们字斟句酌改了又改。落款处,当年被军校录取的20名学生都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录取的学校。最后,由余子妍和程彦杰从野寨邮政局寄出。”在校史馆里,记者看到了这封信的复印件,字迹娟秀,却句句铿锵。
转眼两年过去,当初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同学们正在军校中成长成才。他们一直记得五年前高一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徐汉夫饱含深情的演讲,及其随后在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前,满含热泪向他们讲述先烈们英勇赴死的悲壮故事。
传承爱国薪火,余子妍等20名同学担任起安庆市中小学国防教育义务宣讲员,利用假期进校宣讲。
在总书记重要回信和爱国精神的教育引导下,国防教育也在安庆各地中小学遍地开花,品学兼优的学生报考军院蔚然成风。
据了解,2024年高考,安庆市共有155名学生被军校录取,录取人数较2023年增长86.7%。截至目前,安庆全市已建成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14所,覆盖全市各地。各校立足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红色故事会、校园红歌会、革命诗词诵读会,组织学生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赏红色歌曲,参与大别山爱国主义研学旅行等,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