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小候鸟”“飞”进建筑工地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建

    “小候鸟”体验建筑模型搭建课程。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建 发自青岛 8月12日,在山东青岛“牵手关爱七彩童年——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暑托班第一课上,200余名来自安徽、河北、四川等地的“小候鸟”们“飞”到驿站里,兴致勃勃地听着老师现场讲解并动手实践。这些孩子的父母正是奋战在青岛各建设工地一线的建筑工人。

  活动的承办方——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明耀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小候鸟”驿站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与其子女在暑期相聚,既解决了留守儿童无人看护的问题,也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自2016年以来,该志愿服务已经持续不间断开展了十年,累计成立381个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先后服务3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据介绍,相比往年的课程,今年的暑托班结合当下“小候鸟”们的需求,精心打造“成长护航七大板块”,即课业辅导、参观研学、兴趣培养、亲子互动、文体活动、心理辅导和职业体验,构建全维度关爱体系,切实让“小候鸟”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

  10年前曾参与“小候鸟”暑托班、来自河南驻马店的胡慧慧今年也加入志愿者队伍。作为“小候鸟”驿站志愿服务活动的受益者,如今的她已大学本科毕业。“从受益者到志愿者,我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持续关爱未成年人的成长。”胡慧慧说。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奥运会冠军陈梦也以视频的方式给“小候鸟”们送上祝福,她衷心祝愿“小候鸟”驿站越办越好,鼓励“小候鸟”们要勇敢追梦,飞向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冯明耀表示,下一步,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志愿服务活动将持续深化服务内涵、拓展关爱维度,让孩子们在感受城市更新脉动的同时,收获成长的温暖与力量。青年志愿者队伍也将进一步壮大,构建“暑期集中关爱+日常持续陪伴”的长效机制,通过优化结对帮扶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精准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关爱网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温暖动能。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200余名“小候鸟”“飞”进建筑工地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建2025-08-14 2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