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第一小学
六年级5班 李怡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艾草的清香与糯米的软糯中如期而至。
我记得有一年的端午。清晨,在几声清脆的鸟鸣声中,我同家人一起来到了热闹的早市。那天的早市与往常不一样,许多摊位都摆上了艾草与菖蒲,绿油油的,令人心生愉悦。
我和妈妈仔细挑选了最翠绿光洁的带回家挂于门楣之上,据说这样可以驱邪祈福。艾草独特的香气令我沉醉,一阵凉风吹来,也顺带渗了些艾草的气息,氤氲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
既然挂了艾草,我们一家这一年一定会平平安安吧?我正想着,突然,姥姥唤我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快过来看!”姥姥招呼我过去,我见案板上有糯米,红枣和粽叶,我知道要开始包粽子了。
包粽子和吃粽子是每逢端午我最期待的。姥姥的手法娴熟,粽叶在她手中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精巧的漏斗状,填入糯米和红枣,包好,再用棉线紧紧缠绕住,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这样完成了。
我也迫不及待地尝试,可粽叶在我手中不听使唤,不是米漏了,就是线缠得歪七扭八,根本封不住。包粽子确实没有我想得那么容易。不过,在经过几次尝试之后,我渐渐掌握了技巧,当第一个“完整”的粽子在我手中诞生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即使它还是歪歪扭扭的。
我没有机会去现场看赛龙舟,但电视上正在播放关于赛龙舟的节目。刚好粽子出锅了,我们就围坐在饭桌前,一边看着电视里的赛龙舟,一边吃着粽子,房间里尽是香甜的味道。
端午至,日初长,艾草满庭芳。炉火暖,皆争尝,笑语满檐梁。一家同聚座,欢乐共流年。
点评:
从艾草到粽子再到龙舟,文章关于端午特色风俗的描写过渡平顺,各个部分描写都很细致,尤其是对早市的场面描写和对艾草香气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脑海里油然而生一片清新的绿色。包粽子的描写则充满了童趣和质朴的喜悦。至于最后一段的古文总结更是文气十足,与端午的氛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