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继推出《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月满西楼:中国女性诗歌史(古代、近代卷)》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又推出《漂往远海:中国女性诗歌史(当代卷)》。该书系统观照了当代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诗人诗作,以灰娃等六位当代诗人为研究对象,开创诗歌史写作新范式;以感性化、个人化、诗性化的叙述风格,平衡学术性与可读性。这部当代女性诗歌史的奠基之作,也昭示着女性诗歌和女性诗歌研究“漂往远海”的无限可能。
■ 王士强
2024年12月,孙晓娅教授的专著《漂往远海:中国女性诗歌史(当代卷)》(以下简称《漂往远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女性诗歌研究和女性诗歌史领域的一件大事。《漂往远海》不仅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史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在内容、写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是一部丰富、厚重、特色鲜明的诗歌史。
填补学术空白的诗歌史
女性诗歌的历史与人类诗歌的历史一样漫长但其繁盛却晚得多,这一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女性诗歌具有与男性诗歌相抗衡的地位乃至超越之势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在此之前,女性诗歌在诗歌史意义上的作用和影响力较为受限,更多以个案或“例外”的形式为人所知。新诗诞生的“现代”时期,情况虽有所改变,却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提升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与高涨,女性诗歌得以长足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已相当可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女性确已撑起诗歌的“半边天”甚至“大半边天”。这一变化有望改变甚至重塑诗歌史中性别结构、美学取向等底层逻辑。
相较于诗歌创作,诗歌研究与诗歌史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学界对当代女性诗歌的关注仍不多,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漂往远海》以30余万字的规模,系统梳理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诗人诗作,作为中国首部专门的当代女性诗歌史,其开创之功不言而喻。
以诗人、诗作为中心的诗歌史
孙晓娅教授撰写诗歌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以诗人、诗作为中心。她此前出版的《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聚焦冰心、林徽因、陈敬容、郑敏四位诗人;《漂往远海》则以灰娃、郑玲、舒婷、王小妮、翟永明、蓝蓝六位当代诗人为研究对象。这两部著作皆以诗人、诗作为中心展开论述,一方面挖掘史料、占有第一手资料,尽力求真、求全;另一方面以诗人、诗作为研究重心,展开细读,注重敏悟,力求深度与独特性。
通常诗歌史多围绕思潮、现象或社会分期展开,虽能清晰勾勒诗歌发展的宏观脉络,却过于抽象、概括,注重群体而忽略个体,使得诗人、诗作成为配角甚至可有可无的点缀。这一现象在诗歌史、文学史的书写中颇为普遍,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一文中指出:“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现状看,最大的问题还是‘作家缺席’。”他认为应该“牢牢抓住作家主体作为中介来考察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与文学演变的关系”,如此才可能写出“有血有泪有哭有笑的活的文学史”。这一批评对于中国诗歌史的书写同样切中要害。
孙晓娅教授的诗歌史著作,关注重心正是重要诗人及其代表性作品,并由此辐射开来,将社会历史变迁、思潮流派、群体生态等统摄其中。孙晓娅对著作的章节结构和主要内容有过这样的阐释:“每章均由引论、正文和结语构成,引论是该时代的微观女性诗歌史,点面交织,旨在共时性介绍与该章诗人同时代的女性诗歌创作概貌,结语则精简概述了本章诗人的艺术成就和诗坛定位。”在诗歌文本的鉴赏与阐释方面,她提到:“一是‘显微镜’式的经典诗作的细读,鉴赏本身超越了艺术的欣赏,还原更为真实的创作场景;二是挖掘诗作和阐释诗人的艺术倾向,侧重研究释论;三是在历史视野中推进艺术的探索,比如文体或诗学的实践、文本肌理的细剖等。”可以说,这种独到的架构与写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兼顾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探索并开创了一种诗歌史写作的新范式。
诗性叙述的诗歌史
在诗歌史叙述的语体风格上,《漂往远海》同样特色鲜明。当今学院体制下,文学史、诗歌史的撰写几乎成为显学,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当代文学史已有数百种之多,当代诗歌史也有数十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高度理性化、概括式、整体性的书写。这种诗歌史易于把握发展脉络和总体特征,却也存在距离个性、感性与诗性较远,过于简略、枯燥,对诗歌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呈现不够等问题。
事实上,既为“诗歌史”,就理应契合诗歌的特点、贴近诗歌的本质,从而凸显诗歌独有的特质。诗歌史叙述需要在感性与理性、诗学化与史学化、客观化与主体性之间抉择并得到平衡。《漂往远海》在这方面做出了个人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述史特色。该书具有更多“诗性诗歌史”特征,其叙述风格离感性、诗性更近。
孙晓娅教授在“后记”中提到:“用诗性的语言消解文学史(或诗歌史)规范性叙述机制带来的枯燥或艰涩,拆除程式化的研究范式给广大读者带来的阅读藩篱,努力做到既发扬诗歌史的完整性、客观性、丰富性、学术性,又兼具普及性与可读性。”这种立意的确得到了较好贯彻,感性化、个人化、诗性化的语体风格也成为孙晓娅教授诗歌史著作的重要特色。
《漂往远海》可谓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史研究结出的第一枚硕果,其开拓性贡献和学术厚度必将在时间长河中留存。它既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史的奠基之作,又具有未来性和召唤性。当代女性诗歌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漂往远海》重点关注了六位卓越的当代女诗人,未来会有更多优秀女诗人成长、涌现,她们值得也应该进入诗歌史的视野,被叙述和阐释。可以预见,孙晓娅教授将在此基础上笔耕不辍、再写新篇,也会有更多研究者投入这一事业,共同书写女性诗歌史研究的明日华章。就此而言,《漂往远海》是启幕,是通往无尽远方的第一步,昭示着女性诗歌和女性诗歌研究“漂往远海”的无限可能。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