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科技学院学生 杨婷婷
□ 东北大学学生 刘畅
走进刘耀梅烈士的故居,嵌着岁月沙粒的土坯墙依然坚固,屋内的织布机静静伫立,磨损的木棱上无数次穿梭的痕迹,记录着刘耀梅和姐妹们为八路军赶制军布的日夜。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刘耀梅烈士牺牲时的惨烈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她始终未吐露一字”“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讲解员沙哑、加重的语音,是缅怀,是惋惜,更是敬重。
故居的展板与纪念馆的照片,隔着时空呼应,勾勒出一个山村姑娘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时刻的勇敢抉择。这里陈列的每件物品,无不让人久久凝视与沉思:“英雄”从来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织布机前的夙夜勤织,是面对酷刑的坚贞不屈,是22岁短暂的生命里对国家与人民最滚烫的赤诚。
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聆听真实的抗战故事,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国”二字的千钧之重。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每一步前行都该带着敬畏。未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向先辈学习,坚韧不拔、砥砺前行,在平凡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伟大,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