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创设分性别统计体系 助精准施策服务升级

“数据导航”赋能性别平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周海月 高凤

  陕西省榆林市精心打磨构建社会性别统计体系,发布统计报告,将抽象的“性别平等”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施策的精准“数据动能”,通过建立科学指标体系,精准揭示不同性别在人口结构、教育就业、健康保障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差异,不仅为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供了鲜活的“榆林样本”,更为同类地区解锁性别平等的深层“密码”树立了标杆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周海月 高凤

  在陕西省榆林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雪梅的办公桌上,一份标注着全市男女在就业、婚姻、健康等关键领域细分数据的报告,正悄然改变着当地推动性别平等的方式。“过去靠经验判断,现在有了精准数据支撑,政策制定就像装上了‘导航’。”姜雪梅道出了榆林市率先构建起社会性别统计体系的现实意义。

  这份《榆林市社会性别统计报告》,是榆林市历时8个多月精心打磨的智慧成果,已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作为西部五省首个系统化建立分性别统计机制的城市,此举将抽象的“性别平等”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施策的精准“数据动能”,并通过建立科学指标体系,精准揭示不同性别在人口结构、教育就业、健康保障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差异,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可靠依据。

  破壁垒 优指标 建体系

  为确保统计体系兼具科学性与本地适用性,榆林市妇联牵头赴深圳等地学习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优化指标设计;榆林市统计局主导研发数据采集平台,建立标准化统计报表;榆林学院专家团队从千余项跨领域指标中反复筛选论证,最终构建起涵盖人口特征、家庭建设、教育就业等十大领域的核心统计模型,指标细致覆盖出生性别比、分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以及行业性别分布、管理层比例等多个维度。

  不仅如此,构建过程也充满挑战。“最大的难关是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榆林市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主任张润梅坦言,“不同部门数据的统计口径、统计方式各异,初期协调耗费很大精力。”为确保指标体系的精准性、科学性、全面性,联合调研组深入16个关键市直部门靶向调研,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定期联席会议机制,成功推动37家市直单位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为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数据 促服务 固根基

  如今,这些分性别数据正成为驱动政策优化和服务升级的引擎。“分性别数据就像精准的‘社会体检报告’,能清晰反映性别发展的差异和短板。”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莉君对此深有体会。报告揭示的“职业健康风险高度集中于男性、女性预期寿命优势明显”等现象,促使卫健部门调整服务侧重点。

  报告数据还显示,在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阶段性别比例趋于均衡,但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男性占比较高;新兴休闲农业、旅游业性别结构相对均衡,部分民间艺术领域女性参与度较高……

  针对这些数据反映的问题,榆林市妇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优化生育与人口政策、促进教育领域性别均衡、打破经济与就业性别壁垒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推动榆林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立机制 推应用 惠民生

  “参与分性别统计这项工作,不仅提升了我们统计分析和政策研究的能力,更让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发展。”榆林学院专家郭利锋说。

  下一步,榆林市将建立年度统计报告常态化机制,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推动数据深度融入民生决策。同时,计划在保障隐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网站、数据开放平台等渠道,定期向社会发布性别统计摘要,并配套通俗易懂的解读报告。

  数据的力量不仅在于政府决策,更在于社会共识的形成。当每一个性别差异都被看见并得到回应,社会进步才更有温度。这套分性别统计体系不仅为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供了鲜活的“榆林样本”,更以其可复制的经验,为同类地区解锁性别平等的深层“密码”树立了标杆,为推动性别平等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西部智慧。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数据导航”赋能性别平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周海月 高凤2025-08-21 2 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