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悟园

松石悟园

  ■ 北京市十一学校  王行致

  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从珍珠塔出来,沿仓场弄走上几十步,便是东柳别业。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名字了,后来小巷改叫石皮弄,东柳别业也变成了松石悟园。

  东柳别业建成于1924年,主楼为颐贞楼,为当地望族金家金仲禹所建。后来同里古镇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这里便成了外祖父母捐赠的松屏石存放之处。

  由于外祖父是园长的缘故,平日里我便经常出入松石悟园,有些时候还可以和弟弟在南北展室曲折的回廊里玩耍。颐贞楼是一个读书的佳处。弟弟自然是坐不住的,外祖母便会打发他去花园里摘些树叶。以前外祖父还带我在花园里栽过一棵树,现在已亭亭如盖了。树荫下面摆着外祖父休憩喝茶的桌椅。

  小学高年级后,我来这里的机会渐渐少了。我有时去展室里转上一两圈,煞有介事地欣赏一下外祖父的藏品。下雨时,我便会带一把伞在花园里,靠在颐贞楼斑驳的墙边,嗅这烟雨中隐隐飘出的水乡味道。

  有一次,金仲禹之女金端来这楼,外祖父母把她带到二楼的资料室。当时我正在那里翻看。金端在那里转了许久,却并未仔细看什么资料。只记得金端在看到“颐贞楼”题字时久久伫立,若有所思。当年这楼是为她的祖母颐养天年而建,如今她竟也到了满头白发的岁数了。

  从资料里找到60年前颐贞楼收归国家时的报纸,那上有金端的发言:“这座楼本来是人民的,现在交还给人民了。”30多年前东柳别业改为松石悟园时金端来信,信中说:“我很欣慰看到我们家族的旧楼以这样一种方式得到了新生。”这次重上颐贞楼,老太太没说什么,只留下一幅字:“人情阅遍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

  读《东柳遗事》,里面《颐贞楼日记》不过记了百余日,却也能依稀感到颐贞楼当年的繁盛。如今东柳别业依旧喧嚣,然而早已没有了当年主人与宾客的谈笑,有的只是园中游客的熙攘与门前卖“鸡头米”的妇女的吆喝。

  后来偶尔也会去看看外祖父母收藏的松屏石。大约是我想象力实在匮乏吧,又或许是石板的图样实在太过抽象,我并不知晓其中的深意。好在外祖父是能够读懂的,展室陈列的松屏石约有1200块,每一块外祖父都找了一句诗词写在边上。第一展厅的第一块松屏石的题词是一位收藏者写的:“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

  徜徉在古镇的青石板街上,想到这些事情,也会感慨:譬如这东柳别业,在改名时已经建成了70年;又如金家,在金仲禹迁居同里之前已经辉煌了百余年;再如这同里小镇,在金家壮大之前已经坐落了近千年;又如那展馆里的松屏石板,在被发掘出之前已经存在了数亿年。这之间,个人的经营,家族的兴衰,朝代的更替,都不过沧海一粟。

  回松石悟园时瞥见了前言:“你不是它的拥有者。它是永恒的,你只是它的一个暂时的保存者。怎么办?把它还给大地,把它送给故土,让它的美能够被更多人欣赏……”

  也许这才是外祖父母二十余年跑遍祖国大地“悟”到的东西吧:奇珍异宝不过是身外之物,与其短暂持有之后抱憾别过,不如与所有人分享它。在分享中体味满足与幸福,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不虚此生。

  花园里,弟弟手把手教外祖父玩平板电脑,外祖母在一旁抿着咖啡。午后慵懒的阳光透过树荫,照在颐贞楼斑驳的墙上。

  点评:

  松石悟园陈列着外祖父母捐赠的数以千计的松屏石,外祖父曾担任园长,因为这样的特殊关系,作者对松石悟园的了解与感悟就非常深切。作者用冷静的笔触,表现松石悟园的历史变迁,反映社会的发展,人事的沧桑,抒写人生的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中国妇女报新作 3松石悟园 2025-08-24 2 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