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野果到致富“黄金果”的蜕变

一颗蜂糖李“甜”出亿元村致富坦途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主播在线上销售蜂糖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连绵的李子林里,金黄饱满的蜂糖李压弯了枝头。果农们在林间穿梭、采摘、分拣、装箱,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这一颗颗果实不仅甜在舌尖,更成为撬动当地乡村巨变、铺就致富坦途的“黄金果”。

  六马镇凭借蜂糖李产业,于2021年成功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名单,成为贵州唯一靠单一农业产业就跻身“10亿俱乐部”的小镇,2024年产业规模更是突破30亿元大关。

  自然馈赠成就“蜜”之味

  在六马镇弄袍村,有一棵被精心保护的“蜂糖李母树”。相传正是这棵树上的蜂巢溢出蜂蜜滋养了根系,才结出了这甜如蜜的果实,蜂糖李由此得名。此后,勤劳的村民通过挖取根蘖苗,让这份“甜蜜”在六马镇、沙子乡等地扎下根来。

  但真正让这份“甜蜜”稳定输出并走向广阔市场的,是安顺市、镇宁县农业科技专家团队经过近十年的不懈攻关,最终成功攻克了蜂糖李嫁接苗成活的技术难题,为大面积种植扫清了障碍。2016年,蜂糖李这一品种正式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我们这儿的山、水、气候得天独厚,真是老天爷赏饭吃。”在弄袍村种植了20多年李子的老果农王德海感慨道。六马镇地处亚热带河谷地带,无霜期长,昼夜温差显著,加上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富硒深厚土壤,共同孕育了蜂糖李独一无二的品质。果肉脆嫩多汁,果形饱满,底部那道深深的缝合线,也成了它最醒目的标志。

  从“小特产”到“大支柱”

  行走在六马镇,目之所及的是成片郁郁葱葱的蜂糖李果园。曾经零星分散的种植,如今已发展成全县22万亩的规模产业,这背后是当地政府清晰的产业定位和持续的政策护航。

  “蜂糖李是老天爷给我们安顺和镇宁的宝贵财富,必须把它做成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安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安顺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安顺市蜂糖李产业发展规划》及《安顺市蜂糖李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旗帜鲜明地将蜂糖李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水果产业,推动蜂糖李产业从“好产品”迈向“好品牌”,从产业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

  品牌建设是产业腾飞的关键一步。2017年,“镇宁蜂糖李”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张“国字号”金名片极大地提升了其市场认知度和附加值。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2年,再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品牌的擦亮,让“镇宁蜂糖李”从地方特产跃升为全国知名的精品水果。

  创新模式化解“甜蜜的烦恼”

  产业规模做大了,如何确保品质如一、销售无忧,并让农民收益有保障?六马镇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在种植端,科学精细化管理是基石。“拉枝、剪枝、疏果,一样都不能马虎,这样果子才能长得匀称、甜度高。”果园里,技术员正在指导果农。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标准化的种植技术,确保每一颗蜂糖李都拥有令人难忘的甜蜜滋味。

  更令人称道的是当地创新的“对赌包山”产销模式。每年李子开花坐果后,经验丰富的农产品经纪人就会上山,与果农一起预估产量。双方达成一致后,经纪人会按预估产量的30%左右支付定金给果农,等到开园采摘前,再结清全部尾款。“这法子好!我们心里踏实了,不用担心市场波动卖不出去或者价格太低。”弄袍村的种植大户罗明华说,“经纪人也提前锁定了货源,大家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在销售端,线上和线下“两条腿走路”,让蜂糖李插上翅膀飞出大山。走进六马镇的电商运营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一件件贴着“镇宁蜂糖李”标签的包裹通过传送带装车发运。贵州邮政更是将蜂糖李项目列为省级重点项目,整合资源,全力护航。

  乡村蝶变的金钥匙

  蜂糖李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点亮了乡村的希望。

  如今的弄袍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蜂糖李,这已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丰收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直接把货车开到果园边,果农们足不出村就能把果子卖出好价钱。

  在相邻的紫云自治县火花镇,蜂糖李产业同样方兴未艾。而在普安村,一个“带头人”的故事正在上演。年过半百的谢德培曾担任普安村村主任,看到村里土地撂荒,心里不是滋味。2018年,他带领村民代表远赴六马镇“取经”,被当地蓬勃发展的蜂糖李产业深深打动。“这果子品质好、效益高,我们这气候土壤也合适,能干!”

  回来后,他联合50多户村民,盘活撂荒地,一起种起了蜂糖李。今年,普安村的蜂糖李迎来了大丰收,预计总产量将达到15万斤,总产值超过300万元。“这产业,实实在在让我们看到了在家门口致富、振兴家乡的希望。”谢德培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产业兴旺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旅融合的新气象。春季,漫山遍野的李花如雪,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夏季,金果满枝,又迎来了热闹的采摘游。“春季赏花、夏季摘果,人气旺了,农家乐、民宿也跟着火起来。”六马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蜂糖李产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成为撬动乡村旅游的新引擎。

  从默默无闻的山间野果到如今享誉全国,蜂糖李的故事是贵州安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精彩缩影。它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现了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产业富农的巨大力量。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 4一颗蜂糖李“甜”出亿元村致富坦途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2025-08-25 2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