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载的思念!

四川资中13位“女娃兵”,我们在寻你们“回家”

□ 许真学

  □ 许真学

  “周义容自愿为国服务,已得家庭同意”“张进维自愿从军,已取得家长同意”……在四川省内江市档案馆里,13张泛黄的手写字据静静躺在展台上。纸页边缘虽已卷翘,墨迹却依旧清晰,字里行间藏着13位资中少女冲破闺阁、奔赴国难的决绝。

  1944年秋冬,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在资中县罗泉镇(时称罗泉井)的四维初级中学(今资中县吴仲良第三初级中学),周义容、刘眉清、张进维等13名女生,怀揣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挺身而出,立志成为抗战“女娃兵”。争取到家长签下从军字据的她们,随即奔赴抗战前线,当时,她们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13岁。

  81年后,一场承载着跨越世纪牵挂的“寻亲”行动,在少女英雄们的家乡轰轰烈烈展开。

  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

  时任四维初级中学校长钟永和受革命思想的启发,思想进步,积极支持师生的抗日救亡行动。在学校任教的中共党员在教学中向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播撒革命的火种,让爱国情怀在少年们心中深深扎根。

  翻看10位“女娃兵”的黑白照片,浮现眼前的是一张张带着婴儿肥的稚嫩面庞。本该在父母庇护下无忧无虑的年纪,她们却毅然选择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民族存亡的重担。

  “兹有第五班学生曹达容自愿从军,已得家长同意”“兹有贵校女五班学生钟开慧自愿从军,即希保证申送至为荷”……13张“请战书”般的字据,没有豪言壮语,却字字千钧。

  “我们至今未能确知13位女学生是否凯旋,是否安度余生,血脉是否延续。但是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作事迹寻踪,作精神传承,以告慰先行者,激励后来人。”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说。

  81年间,四维中学更名迁址,“抗敌阵亡将士碑”在城隍庙前依旧矗立,家乡人民的牵挂从未停止。罗泉古镇的青石板路、沱江边上的青葱蜀葵,都在默默等待她们的归来。

  还原历史致敬巾帼英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携手媒体面向全国发起了“寻找13位资中抗战‘女娃兵’及后人”行动,一场跨越世纪的“寻亲”就此展开。

  直到“寻亲”志愿者找到自己,李开明才知道原来母亲曹达容竟然是13名“女娃兵”之一。这位75岁的老人红了眼眶:“小时候,母亲最爱给我们讲鸡毛信、王二小的故事,以此来告诉我们爱国不分年龄,从小就要树立爱国情怀,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长大后报效祖国。”

  目前,资中县已经收集到钟开慧、卢崇阶、曹达容3名“女娃兵”的线索。此外,还有10名“女娃兵”仍在寻找中,她们分别是:周义容、刘眉清、张进维、杨俊明、罗念伦、姚志纯、李兴彬、李兴蕙、姚仕竹、王志云。

  据资中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朱兴勇介绍,接下来,资中县将组织相关部门、史志爱好者,对四维初级中学及“女娃兵”的相关事迹继续进行专题研究,并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寻找“女娃兵”及后代。

  一直密切关注此事进展的资中县妇联也积极加入“寻亲”行动,向各地各级妇联组织及广大妇女姐妹发出《关于协助寻找资中县13位抗战“女娃兵”及后人的求助信》。

  “寻亲不仅是为了让英雄魂归故里,更是为了传承这份爱国精神。”资中县妇联主席杨晗说,“我们要让历史不再留白,让‘女娃兵’的爱国情怀,激励更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这场跨越八十一载的寻找,仍在继续。若您知晓周义容、刘眉清、张进维等“女娃兵”或其后人的线索,可通过资中县妇联联系邮箱598874492@qq.com或电话0832-5602183提供信息,让我们共同助力这场迟到81年的“团聚”,还原历史、致敬英雄。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四川资中13位“女娃兵”,我们在寻你们“回家” □ 许真学2025-08-28 2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