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一次意外事故或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往往会让本就艰难的特殊困难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如何为这些脆弱的群体构筑一道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给出了一份暖心答卷——一份由政府统筹、慈善捐款全额支付的公益性保险保单,为他们抵御生活中的风雨。
这份保单,是黔东南州在贵州省率先探索的“慈善+保险”创新保障模式结出的果实。它精准覆盖了全州4888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以及9519名60周岁以上的低保或残疾老人。
慈善资金巧变“保费”
“我们深知这些家庭的难处,一次意外或重病,医药费就像大山压下来。”黔东南州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初衷。传统的救助方式有时难以快速应对突发风险。为补上这块短板,州民政局联合州慈善总会、中国人保财险凯里支公司,想出了新招——把社会爱心捐赠的“活水”,引向为特定困难群体购买保险。
州慈善总会从接收到的社会捐赠资金中,专门拨付15.89万元作为保费来源。中国人保财险凯里支公司则量身定制了公益保险产品。最关键的是,受益群众个人无须掏一分钱。
保障内容更是“量身定做”,孩子与老人各有侧重。针对孩子们,重点防范意外风险与重大疾病,涵盖意外身故或残疾、重大疾病确诊以及意外受伤的医疗费用;对60岁以上低保或残疾老人,除了意外伤害保障,还特别增加了住院津贴。“老人住院,家里人手和花费都是负担,这笔津贴能实实在在缓解照护压力。”该负责人解释。
理赔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光有保障还不够,关键时候钱要能及时拿到手!”中国人保财险凯里支公司负责人强调。为此,他们做出“硬承诺”:开通24小时报案专线(95518),确保随时响应;材料齐全后,赔付一个月内到位;对花费巨大的重特大事故,启动医疗费先行垫付机制,确保“救命钱”不耽搁。
为确保这份“爱心保单”精准送达,黔东南州有一套严密的“组合拳”:严格依托民政系统数据库动态核实身份,确保该保的一个不落。保费支付与投保资料审核严格挂钩,确保每一分慈善捐款都花在刀刃上。针对参保人员,充分利用村里张榜公示参保名单,驻村干部带着图文手册和需要监护人签收的告知书上门,“点对点”讲清楚保什么、怎么赔。同时,民政、慈善总会、保险公司、社区定期沟通协作,动态跟踪项目运行,及时解决问题。
小投入撬动大保障
尽管省内尚无同类项目先例,但黔东南州此举开辟了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保障的新路径。人均投保的年均成本仅10~12元 ,便可通过保险的杠杆效应,为每个家庭撬动最高数万元的风险保障,织就了一张实实在在兜底风险的“安全网”。
目前,这份承载着政府关怀和社会爱心的保单已完成方案制定、资金筹措及协议签署,进入保单生效与保障服务阶段。黔东南州民政局表示,将持续跟踪项目运行,优化服务,努力把这一省内首创的“慈善+保险”温暖工程,打造成可复制推广的民生保障新样板,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制度保障带来的安心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