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家书里的精神密码

  □ 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学生 薛雨乐

  走进延安红色家风馆,那一封封烽火家书在眼前铺展开来,字里行间的赤诚与担当,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泛黄的信笺,承载的不仅是火热、细腻的个人情感,更凝结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左权将军的家书中,既有对女儿的温柔牵挂,又有“投身革命抗日救国”的钢铁决心,这种“硬脊梁”与“软心肠”的交织,正是革命者最动人的模样。而那些无名英雄的绝笔,“好好活着,等我回来”的承诺背后,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决绝;“为你争一个太平天下”的誓言里,藏着“没有国何以为家”的清醒。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虽不必再像先辈那样在烽火中抉择,但他们的精神坐标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当我们面对学业困难时,该想想左权将军在枪林弹雨中仍坚持学习的执着;当我们纠结个人得失时,要记得那些无名英雄“为下一代争太平”的初心。这些家书不是尘封的文物,而是让我们看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镜子。

  站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或许我们无法成为战场上的英雄,但可以在专业领域里攻克难题,在乡村振兴中贡献智慧,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责任。正如那些烽火家书写就的担当,新时代的我们,也该用青春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家书”——一封写给自己更是给祖国的答卷。

中国妇女报特刊 10烽火家书里的精神密码 2025-09-04 2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