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研究:助推新时代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

  ·阅读提示·

  近日,吉林省妇女学会2025年年会暨“新时代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150余位来自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高校妇委会主任参会。专家学者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时代女性发展与认知、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等领域深入研讨,提出诸多创新观点。平行论坛还聚焦妇联组织建设、妇女就业等议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 包世荣

  近日,由吉林省妇女学会、东北师范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承办的吉林省妇女学会2025年年会暨“新时代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春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以及长春部分高校妇委会主任等150余位代表参会。

  把稳思想之舵 聚焦“国之大者”

  在开幕式上,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丁佳,吉林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三丹,吉林省妇女学会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康秀云分别致辞。长春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柳影,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马晓燕等出席会议。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肃教授,吉林农业大学吴莹教授,中国妇女报社编委、理论部主任蔡双喜,延边大学金花善教授分别主持了不同主题的会议议题,吉林省妇女学会副秘书长白立新进行了会议总结。

  丁佳指出,本次大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深入研讨新时代背景下妇女事业的新机遇、新挑战,探索妇女发展和家庭建设的新理念、新路径的大会。

  徐三丹高度评价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对学会发展提出了三点希望,即把稳思想之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妇女研究新征程;聚焦“国之大者”,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深化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研究;强化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学会的凝聚力、服务力与影响力。

  康秀云回顾了吉林省妇女学会成立40年的光荣历史,并提出未来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学界智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着力建设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着力加强对话和协同,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

  凝聚学界智慧 加强对话和协同

  主题报告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婚姻与生育、女性社会角色与责任、妇女工作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精彩分享。

  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山东大学徐国亮教授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独特的学理化特征和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学理化特征来看,这些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伦理的精髓;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将人民的幸福和家庭的美满作为核心追求;展现出系统性与逻辑性相统一的理论架构。在原创性贡献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将家庭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赋予家庭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使命;积极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和社会活动,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家庭文明的良好氛围。东北师范大学赵刚研究员提出,女性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母职教育体系,提升母亲的教育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都经贸大学李婧教授探讨了数字技术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工业文明摧毁了农业社会传统家庭模式,核心家庭的出现成为稳定社会的基石。数字化时代正在形成家庭关系重构的调节变量,数字化既为家庭关系带来了新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沟通方式和互动模式,促进新的家庭社会网的形成。南京师范大学牛天秀副教授以《以平等为旨归的家庭契约关系分析》为题,提出了构建平等型家庭契约关系的理论框架,为现代家庭关系调试提供了新思路。

  围绕新时代女性发展和认知问题,吉林大学蒲新薇教授指出,在数字现代化的建设中,女性角色在数字乡村治理中的角色转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协助,从而优化数字治理路径。在女性自我认知和性别差异上,东北师范大学张淑燕教授通过“综艺节目对女性角色内涵的重塑研究”,分析了媒体表征对女性形象建构的影响,揭示了综艺节目在重塑女性角色内涵方面的积极作用与局限。吉林农业大学赵博老师以脱口秀演员对于女性体态的新颖视角开展性别差异研究,以话语心理学理论分析不同态度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强调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认知差异。长春师范大学杜若松教授则从历史视角审视了女性角色的变迁与延续,通过历史人物胡彬夏提出的“贤母良妻”论为当代女性身份建构提供了历史参照。

  围绕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问题,张肃教授通过分析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历年统计数据,提出了完善当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具体建议与措施。长春理工大学包世荣副教授从医育结合角度阐述少子化背景下托育服务的升级与重组,数智化时代家庭优质托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突出矛盾及优化措施。东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孙成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人口学“人口转变理论”,将低生育率问题理解为一种伴随社会竞争加剧、家庭结构变革、婚育文化重塑产生的“现代性现象”,提出应对少子化需要价值引领,注重生涯教育“在场”问题,倡导开展综合的、全面的人生观导向,打造家庭与事业并重的生涯教育模式。

  与会代表在平行论坛中,还以新时代妇联组织建设和功能觉醒、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百年历程的时代演进、新时代妇女就业高质量发展、女性教育与职业发展、农村妇女养老困境、女性弱势群体关注、高校妇女工作创新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分享,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考和判断,《现代中小学教育》主编江桂珍、《家政学刊》编辑部主任李艳双进行了点评。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吉林省内外妇女理论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收到了约200篇会议征文,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体现了吉林省妇女学会严谨的学术态度、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者为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理论 5高质量研究:助推新时代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 2025-09-23 2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