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记忆
妇女与性别史研究者要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这是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从事高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时,我尽己所能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妇女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应当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性别平等的推进需要全球各地、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架起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桥梁。
■ 口述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裔昭印
■ 访谈、整理人: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蔡双喜
2025年,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下称北京世妇会)召开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年。在全球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的关键节点,回顾本人与团队从事妇女与性别史研究、推广研究成果以及构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历程,不禁感慨万分!
将妇女理论研究作为终生志业
传统史学中,男性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央,妇女是历史叙述的“失语者”。在当代史学革新和妇女运动的推动下,20世纪60—80年代,妇女史研究在西方和我国先后兴起。1992—1994年,我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接触到前沿的妇女史、社会文化史研究以及社会性别理论,选修了相关课程。1995年9月,北京世妇会召开之时,我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了解到中国作为会议的东道主,将男女平等定为基本国策,我十分兴奋,决心将妇女理论研究作为终生志业。结合所学专业,我的博士论文从文化和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了古希腊妇女的状况,2001年以《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为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国内第一部研究古希腊妇女问题的专著,该书具有学术开拓性。出版次年,该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2004年又获第一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此后,西方妇女史研究逐步成为我重要的研究领域。
2002年,我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获得立项。经过整整7年的潜心研究与努力,本人领衔与国内10多名学者共同撰写的70多万字的《西方妇女史》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西方妇女史的学术著作。2013年,该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随着在西方妇女史和社会文化史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出版了一系列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出版著译作7部,论文60多篇。2012年,我与洪庆明、康凯、张凯合作翻译了《世界妇女史》,该译著荣获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译著类二等奖。本人撰写的20余篇妇女与性别史研究论文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学术月刊》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其中,《中西妇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当代史学》被《新华文摘》转载。
承担社会责任 构筑交流平台
在我看来,妇女与性别史研究者要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这是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从事高校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的同时,我尽己所能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妇女问题。本人积极参加国际社会科学委员会“性别、全球化与民主”研究会、全国妇联、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的活动,为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作出努力。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和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理事,我带领中心课题组成员先后完成了“上海高校女知识分子地位研究”“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评估研究”“都市文化与女性发展”等课题研究,于2005年出版了《社会转型与都市知识女性》一书。该书2010年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二等奖。
本人率领团队致力于推广女性研究,尤其是妇女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努力搭建国际和全国学术交流的平台。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日本中国女性史研究会与上海妇女学学会举办了妇女史国际研讨会。2010年、2013年,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和女性研究中心先后召开“妇女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从社会性别视野探讨妇女史诸多问题。2015年,在北京世妇会召开20周年之际,我们召开了《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创刊咨询会议。2016年,该刊正式创刊发行。《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由裔昭印任主编,洪庆明任副主编,每年一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目前已经出版九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将该刊列为选材范围的集刊,转载其中多篇论文。从2016年起,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校女性研究中心和《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编辑部每年举办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国际或全国学术研讨会。近两年,上海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也成为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和以妇女与性别史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和青年研究者参与研讨,成为我国妇女与性别史研究者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学术平台。
加强国际交流 重视学术普及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应当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女性赋权和性别平等的推进需要全球各地区、男女两性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架起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桥梁。
本人十分重视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和历史知识的社会化普及。2001年,我受瑞士全国妇女联盟邀请考察其教育和性别平等实施的情况。2010年,我在北京召开的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第四届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2011年,我应邀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作了关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学术报告。2014年,我受邀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上映的历史纪录片《女性的崛起》中讲授“汉代儒家的性别观念与女性生活状况”,受到关注和好评。2021年,我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第三分论坛上,作了关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性别关系传统的学术报告。作为历史研究与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有责任与高校师生分享学术前沿动态,以知识服务社会大众。近年来,我应邀向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0多所高校师生开设妇女史主题学术讲座,受邀在上海图书馆、湖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大众文化平台开讲座,普及妇女与性别史和社会文化史知识。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球妇女峰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在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以“北京+30”为契机,召开全球妇女峰会,将加速世界各国妇女全面发展的新进程,并为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新的动力。我们将以全球和中国本土的视野,努力进行理论与方法创新,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妇女理论知识体系贡献力量。学术研究应当融入现实生活,我们要借鉴历史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两性之间的和谐性别关系贡献智慧和力量,用自己的研究和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和我国妇女事业发展,推动男女平等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