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单出错,为何收获一片理解?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

  本来以为,放在互联网的语境中,这又是一场一边倒的集体批判。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出具的影像科报告单中竟出现了骂人的脏话。平心而论,医疗文书作为兼具专业性与严肃性的正式文件,出现此类问题,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无可推卸,接受公众批评亦在情理之中。但出乎预料的是,翻看评论区,涌动的不是尖锐的指责,而是几乎一边倒的理解与宽容。

  “60岁的老医生了,大概率是打字时手滑输错了”“说不定是想输某个医学术语,拼音联想出了岔子”“我二十多岁打字还经常敲错键,老人家眼神和手速都不比年轻人”……网友们没有被负面信息牵着走,反而基于常理展开善意推测。

  最终,大家一致选择相信医院的通报与医生的解释——影像科审核主任医师沈某在完善影像报告过程中打字有误,造成不良影响,院方及医生沈某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进行诚恳道歉,并已取得当事人谅解。

  回望过往涉及医患矛盾的公共讨论,不少时候网友会下意识地站在患者一方,用严苛的标准审视医务人员的言行。而此次公众集体展现的容错姿态,恰是网络空间精神风貌的一次生动注解:理性的情绪、审慎的思考、善意的表达,正在逐步成为舆论场的主流。

  这些温暖的容错声音,或许会让那位上了年纪的医生既感愧疚又觉温暖。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理解,既是对其职业生涯的温柔体谅,也会激励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报告、每一位患者。

中国妇女报要闻 1报告单出错,为何收获一片理解? 2025-09-27 2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