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牌隐藏“国际密码” 港口连着“全球伙伴”

潮涌江苏:外贸“朋友圈”越圈越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茹希佳

  江苏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向东,盐城与韩国隔海相望,以浓浓“韩风”构建亲密“好友”;向南,太仓深耕对德合作,与德国制造业“巨人”结成创新“伙伴”;向北,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起点,通过“一带一路”广交沿线国家“盟友”。开放的江苏聚集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今年1—7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24.1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一行,深入探寻江苏如何通过外贸链接世界,持续扩大世界“朋友圈”。

  盐城人的“朋友圈”越联越紧

  漫步盐城街头,记者发现,从主干道到社区小巷,随处可见中韩英三语对照的路牌,形成独特的国际化城市语言景观。

  “为了更好地服务来盐城工作生活的韩国友人,我们以韩风国际文化名城为载体,先后建成韩国社区、中韩文化客厅等国际化城市配套设施。如今,韩国料理店、韩国超市、韩风街景元素在盐城比比皆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主任孙华介绍,“目前,有1万多名韩国友人常年工作、生活在盐城,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不止于文化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为主抓手,持续推动产业、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获评江苏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依托中韩产业园、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等4块“国字号”金字招牌载体,发挥驻韩国、日本、德国3家经贸代表处联络作用,园区集聚韩国起亚、SK、摩比斯和美国德纳、法国佛吉亚等外资企业38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5家,“十四五”以来实际利用外资超18亿美元。

  外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有力支撑。在盐城港滨海港区,一艘艘巨轮往来如梭,高效运送着各类货物。

  盐城港滨海港开发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斌介绍:“目前,盐城港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3条,包括韩国、日本、东南亚等近洋集装箱航线4条。逐步构建‘海上联结南北、内陆贯通东西、向海融入中日韩’的双循环新格局。”

  从街头的韩语标识到产业园区里的跨国合作,从人文交流的日益密切到开放格局的加速构建,盐城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姿态,逐步成为连接中日韩、辐射全球的重要枢纽城市。

  江南小城太仓擦亮“德企之乡”新名片

  “汽车制造70%的零部件都可以在太仓找到供应商。”在太仓中德合作展示中心,讲解员骄傲地说。

  在该展示中心内,从航空核心零部件及配套装备到覆盖日化消费的诸多产业,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太仓市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批德国企业和科技人才集聚,成为“德企之乡”。罗腾堡德风街、中德创新城……在太仓这座江南小城里,德国元素深度融入城市风貌中。中外友人往来街头,啤酒节、中德乒乓球友谊赛等品牌活动连年举办。

  今年以来,太仓高新区更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外资发展呈现“量质齐升、动能强劲”的良好态势。太仓高新区有克朗斯灌装生产线、珀金埃尔默制造基地、博泽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及门板系统等64个外资产业项目开工或投产。新企业同样纷至沓来。太仓高新区通过选优配强“十驾马车”招商队伍,深化“项目突破日”机制,签约外资产业项目35个,推动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太仓高新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精准的服务,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助力外资企业在高新区实现更好发展。”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罗银说。

  连云港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

  在连云港港口,货物往来频繁,一片繁忙景象。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落地的国际经贸合作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稳定开行6条中亚、中欧精品班列线路,实现了对中亚地区主要城市的全覆盖,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金汉是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如今,在中国生活的他表示十分舒心。像阿金汉这样频繁往来于中哈两国之间的商务人士正越来越多。

  依托中欧班列平台,物流合作基地形成了以电子产品机械配件、日常生活用品、二手汽车、化工品等为主的西行货源,以及小麦、铁合金、钾肥等为主的东行货源,有效稳固了国际班列运输“重来重去”的格局。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行班列467列,过境业务量占全国的 40%。

  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起点,正通过新丝绸之路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紧密连接在一起。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潮涌江苏:外贸“朋友圈”越圈越近 2025-09-27 2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