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从这里出海 外资企业在这里扎根

“上海经验”澎湃开放新潮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程浏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程浏可

  “五年来,上海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为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上海经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说。

  上海,一直是外商投资中国的首选地之一。近年来,上海持续在“通道、试验、引领”三大维度上为全国提供“上海经验”,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汽车迈向“全球扩张”

  9月11日,一艘从长江上游驶来的满载国产出口车辆的滚装货船,正缓缓驶入全国最大的单一整车滚装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几小时后,近5000辆国产汽车被装运到另一艘长达200米的外贸滚装船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这里出海,通达131个国家和地区的289个港口。

  受益于中国汽车在全球崛起,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码头运营部调度科经理魏加健介绍,海通码头全年汽车吞吐量达363万,首次登顶世界第一。

  上海还推动全国首个“两头在外”汽车整车保税维修项目落地,去年上海关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规模超1200亿元,同比增长73.9%。

  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国公司聚集地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

  作为长三角首个和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占地面积13.89平方公里,现已集聚4000余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比约1/4。丹纳赫、江森自控、ABB、伊顿、联合利华、博世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相继入驻这里。

  海陆空无缝衔接的高效跨境物流链让“上海速度”不断刷新的同时,也实现了逆势增长。东虹桥集团产业发展事业部部长林文欢表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去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实现了11.8%的逆势增长,其中外资企业贡献度达50%。

  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发展提供成长土壤

  从泰国林查班港、英国菲力斯杜港、马来西亚巴生西港到中国果园港、泸州港、宜宾港等内河港口,以及大型工厂、陆港园区都能看见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新能源无人驾驶量产商用车Q-Truck。

  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负责人周敏表示:“受益于上海优质的知识产权土壤,我们的发展得到了市区两级知识产权局、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各单位和机构的指导,这使我们在创业初期,就意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团队,并建立起了以董事长、CTO为首的知识产权委员会。”

  为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全国首批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率先实现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全域入驻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和知识产权“一件事”平台。

  今年上半年,上海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987件,同比增长7.87%。上海连续五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保持优秀等级、成绩名列前茅。

  “上海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系统集成,先立后破、守正创新,加快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陈彦峰说。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上海经验”澎湃开放新潮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程浏可2025-10-10 2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