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兑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为推动构建包容发展的世界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中国承诺掷地有声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崇高目标,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北京世妇会精神,在推动性别平等的进程中书写担当篇章。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让我们发扬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精神,重申承诺,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
“向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实施100个‘妇幼健康工程’”“实施100个‘快乐校园工程’”“邀请3万名发展中国家妇女来华参加培训”等一系列具体承诺,彰显中国对世界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
言必信、行必果。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作出的承诺,一一落实。
2020年,在联合国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5年前,我倡议召开了全球妇女峰会,提出了一系列全球合作倡议,已经得到全面落实。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妇女事业支持力度。”
中国积极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以一系列中国主张和行动,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引领与实践路径。
接连宣布新的捐款、新的合作计划与新的峰会蓝图……中国已成为全球妇女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中国智慧引领实践
中国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妇女领域全球治理。
——中国支持联合国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
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建立广泛务实的合作关系,支持联合国妇女领域工作。
坚定履行国际义务。履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各项国际公约,及时提交国家执行情况报告,积极参加审议,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
中国支持提高妇女在联合国系统中的代表性。中国妇女不断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薛捍勤担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和首位女性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陆海娜作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妇女与女童歧视工作组专家为妇女与和平安全事务等性别议题建言献策。
——中国始终引领推动多边和区域妇女发展议程。
2012年以来,在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非、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中亚、澜沧江—湄公河等合作框架下举办29场妇女会议,女性议题被纳入全球治理的广阔视野。
一系列高层次妇女论坛与对话相继举行,展现出中国在区域妇女合作中的引领作用: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妇女机构和组织领导人举办首次妇女组织领导人对话;2023年,首届中非妇女论坛以“凝聚中非女性力量 共促妇女全面发展”为主题,搭建起中非妇女交流新机制;2025年,以“赋能 共享 创新 人工智能与妇女发展”为主题的面向东盟的妇女发展交流合作论坛,为数字时代妇女如何发展提供交流平台。
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作为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东道国,中国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资金支持为发展中国家妇女筑牢 “保障网”。
2015年以来,中国向联合国妇女署累计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在促进妇女教育、健康、就业等领域加大投入,助力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惠及19个国家600多万女童。
助力“南南合作”妇女减贫和发展。利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20余个国家实施超4000万美元的妇女领域项目;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投入1200万元。
100个“妇幼健康工程”、100个“快乐校园工程”以精准有效的方式直接改善妇女生存发展环境。
——技能培训为发展中国家妇女增添“硬本领”。
“我和我的同伴都是菌草技术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斐济蘑菇种植者协会主席塞鲁瓦伊娅·卡布卡布说。2019年,她参加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培训班,学成后带领当地妇女应用菌草技术种植菌草菇。菌草技术通过援外培训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已帮助106个国家妇女就业。中国菌草成为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中国以“赋能”为核心帮助发展中国家妇女增技能、拓空间。通过“丝路电商”,为共建国家妇女带来就业机会;推出“女性数字技能提升计划”,帮助妇女掌握数字技能;举办百余期妇幼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研修班,建立全球妇女培训基地;通过“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培养近6000名女学员。这一系列行动,为千千万万名发展中国家妇女的梦想成真铺就了道路。
卢旺达的克洛蒂尔德表示:“将永远记得中国赋予我们的能量,感念中国始终致力于为女性赋能、支持女性取得积极成就。”
——搭建合作平台、分享发展经验,为各国妇女合作构筑“连心桥”。
“中国自下而上的决策模式,为全球基层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方案。” 2024年11月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在上海参加“驻华女外交官下基层看普法”活动,为中国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和立法的实践点赞。
中国妇女组织与140多个国家的妇女组织、机构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友好交往。在高端对话层面,与外国政要、元首夫人、政府部长开展对话交流。一场场活动奏响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搭建起各方广泛参与的重要实践平台。
中国支持彰显关怀
中国支持妇女在维护和平与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人道主义灾难等挑战中积极作为。
——维和战场注入“她力量”。
“这身装备守护的是更重的和平责任。”在南苏丹朱巴任务区,中国维和女警赵欢参与社区警务,全力呵护社区学校的孩子,面对紧急突发情况,第一时间确保危险地区人员的安全有序撤离。
作为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唯一负责扫雷行动的女参谋军官,辛源荣获联合国军事性别平等倡导人荣誉,成为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维和女军人。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0余年来,累计派出1200余名维和女官兵、100余人次维和女警。她们活跃在扫雷排爆的“生死线”、医疗救治的“第一线”、性别平等的“推动线”。
——人道援助传递“中国温情”。
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精准聚焦妇女特殊需求,缓解移民难民危机时,刚果(布)项目将孕哺期妇女设为核心受益群体,通过营养补给、健康监测,有效降低妇女儿童营养不良率;2023年,向在孟加拉国避难的罗兴亚妇女和女童提供价值150万美元、12万余个卫生用品包,惠及6万余名妇女、女童。
——气候应对增强韧性。
持续搭建南南合作培训平台,2022年以来已吸引近300名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女性官员、专家学者来华参训,内容涵盖气候风险评估、低碳发展方案设计等专业领域;2012—2024年承办近百个气象监测、预报、服务领域援外培训项目,妇女学员占比达36.72%。
聚焦农村妇女等重点群体,向缅甸赠送太阳能用光伏发电系统和清洁炉灶,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促进低碳转型;澜湄合作基金支持柬埔寨气候行动性别主流化项目,增强农村妇女的气候适应性。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将继续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