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开锣是新风 三代弦歌润乡土

——白根保一家坚守“方寸戏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在江西省樟树市经楼镇后窑村,白根保家庭用三代人的坚守与热爱,在“方寸戏台”上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用传统文化书写了倡树文明新风的动人篇章。

  父辈手中接棒 用热爱让剧团焕发新生

  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白根保的父亲白崇贤是一位民间二胡乐师,母亲唐菊珍是花旦演员。为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白崇贤和唐菊珍夫妇用简单的皮鼓、铜锣,缝制的戏服,在村头临时搭台,为大家表演。夫妻二人一唱一和,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

  1976年,夫妇二人接手了经楼采茶戏剧团的前身——公社文艺队。从此,农忙时他们在家务农,农闲时便外出巡演,小小的剧团唱遍了周边十里八乡,为乡村带来了欢声笑语。

  白根保在锣鼓声中长大,自幼便跟随父母在剧团里摸爬滚打,学打鼓、拉二胡、练唱腔,戏曲的种子在他心中早早种下。1985年,白崇贤将剧团传承的重任交给了儿子白根保和儿媳白凤梅。白凤梅18岁开始学戏,花旦、小生、老旦等角色都能驾驭,是剧团里的当家花旦。接过剧团的重担后,夫妻二人携手并肩,一心扑在剧团的发展上。

  然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外出打工潮的兴起,年轻演员纷纷外出务工,人员大量流失,剧团面临解散的困境。

  为了挽救剧团,白根保夫妇走村串户,寻找热爱戏曲且有潜力的年轻人,说服他们加入剧团,同时,充分发挥剧团现有老演员的“传、帮、带”作用,对新人进行言传身教。夫妇二人还将家中积蓄悉数投入剧团,添置设备,从市文化局请来专业人员,对演员进行业务培训。在他们的努力下,剧团慢慢有了起色,新演员逐渐挑起大梁,剧团又重新活跃在乡村的舞台上。

  紧跟时代步伐 让新风从舞台走进群众心里

  白根保深知传统戏曲要想长久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于是,他自学编剧作曲,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孝老敬老、法治宣传、乡村治理等内容融入剧本,编排成戏曲、小品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巡回演出。

  多年来,白根保先后创作了100多部采茶剧目和10多部现代小品,如阐述婚育政策的《相亲》、法治宣传教育的《村官治赌》、弘扬家风的《喜团圆》等。这些剧目来源于生活、贴近百姓,在演出时深受群众喜爱,场场火爆。

  在白根保夫妇的影响下,他们的大女儿白亭亭从小对戏曲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剧团演出频繁,白亭亭常被带在身边,每逢假期,她就成了剧团里的“小跟班”。而这个“小跟班”也逐渐从台下的观众成长为台上的演员,成为白家第三代唱戏人。

  2018年,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楼采茶剧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府划拨专款,剧团的演出设备等得到了极大改善。剧团的演职人员也扩充到22人,每年演出百场以上,不仅在周边县市演出,还将足迹扩展到了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的55个县。

  生活中,白根保家庭也是乡风文明的践行者和倡导者。白根保的两个女儿出嫁时都不收彩礼,以实际行动破陋俗扬新风。白根保的父亲白崇贤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爱管闲事”,遇到红白事铺张浪费的情况,他必定宣讲简办理念。在他们的带动下,后窑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组织,这些组织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根保一家用三代人的坚守,让传统戏曲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他们表示,未来会继续将剧团办下去,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一声开锣是新风 三代弦歌润乡土 2025-10-12 2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