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跳绳改变的山乡童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凌漪

    ▲ 新华小学跳绳队正在训练。图源网络

    ▲ 严静和孩子们在赛场上留影。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凌漪

  绳索破风,足下生花……今年暑期,在日本川崎举行的2025年世界跳绳锦标赛系列赛上,重庆黔江区新华小学跳绳队的表现惊艳全场,斩获女子个人花样金牌,女子双人同步花样金牌、女子双人车轮花样金牌。

  然而,这些亮眼成绩,在新华小学跳绳队主教练严静眼中早已“习以为常”——新华小学跳绳综合训练馆旁的屋子里,一整面墙柜上摆满了各种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

  多年来,这所地处武陵山区的小学跳绳队打破三项亚洲纪录、两项世界纪录,在多项国际赛事、国家级赛事中,斩获近20枚金牌,奖牌总数超过200枚。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新华小学,探访了这支跳绳队。

  山里娃“跳”上世界赛场

  见到严静的时候,他刚去找中医做了治疗,脖子上贴着一串中药贴,远远望去,好似一枚枚奖章。

  “肩膀和右手手臂疼得厉害时就按一下,能够缓解一些。”严静笑道,“低年级的孩子们练花样跳绳中的空翻这个动作时,我怕他们摔倒,总是要伸手做一个‘扶’的动作,久而久之,就落下了这个毛病。”

  成为跳绳教练,严静是“半路出家”。严静1998年到新华小学工作,最开始教的是足球和田径。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萌生了在学校发展跳绳运动的想法。

  新华小学地处黔江老城区,校园面积有限。全校有3600多名学生,唯一的操场跑道一圈只有180米。有时七八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只能在操场上“画地为界”。而跳绳,恰好是一个不需要太多空间,且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成本较低的运动。

  2011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严静在新华小学组建起跳绳队。

  一开始,跳绳队的10多个孩子就在办公楼一楼十几平方米的空地上和楼梯间训练。楼梯间风大,时任校长李绍云看到学生跳绳时出一身汗,休息的时候风一吹容易感冒,便腾出了楼顶的工会活动室给孩子们练跳绳。在教委的支持下,活动室的瓷砖也被换成了木地板,解决了场地的问题。

  赛场上的“绳”采飞扬,其实并不简单。当时,中国的跳绳队员30秒单摇速度项目跳上90对都很难,受到田径项目中起跑训练的启发,严静着手改进速跳技法。

  相较于传统的直体跳,这种新的跳绳姿势,微微屈膝、以髋关节为轴、直体向前倾斜的姿态,不仅可以通过缩短绳的转动半径、提高速度,还能减轻高强度运动对脊柱和膝盖的冲击。

  只花了半年时间,队员们就轻松跳上了90对。2014年在香港举办的世界跳绳锦标赛上,新华小学跳绳队斩获四金二银。严静独创的技法也得到了业界认可和推广。

  “严”师出高徒

  10多年来,新华小学走出了20多位世界冠军和近百名优秀队员,殷佑就是其中之一。他曾两次打破4×45秒交互接力项目世界纪录。目前正在成都上大二的他告诉记者,在跳绳队的这段经历对自己影响深远。

  殷佑刚开始练跳绳时,个子比其他学生矮一头,还经常感冒,练习跳绳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外出比赛时,队员们相互帮助、加油打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四处参加比赛,上央视展示跳绳则拓宽了他的眼界。

  “严教练就如他的名字一样非常严厉,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对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准。他常常说:‘要做就要做到极致。’”殷佑告诉记者,练放绳专项的时候,每天除了500次的基础练习,还要做50次关灯训练,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凭借肌肉记忆抓住绳子的准确率必须达到95%以上,一直练到达标为止。

  “但严教练也真真实实地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关爱。”殷佑说,有一次到成都比赛,自己途中着了凉,发起了高烧,严静背着他就往医院跑,陪着他输液直到深夜。

  跃动的快乐,赋予了孩子们独特而珍贵的“成长的礼物”。

  如今,跳绳已成为殷佑的一项爱好。上大学后,他加入了学校的跳绳队,以“绳”会友,扩大了交际圈。

  对于世界上首位在30秒单摇跳比赛中突破100对且年龄未满14岁的女子运动员王美诺来说,跳绳不仅给她带来了突破自我的成就感,更重塑了一个更闪亮的自己。

  “从前我性格内向,走路总是低着头,练习跳绳以后变得开朗了许多。”王美诺说。在各种大赛上拿奖的经历让她收获了自信,意识到“山区的孩子并不比大城市里的孩子差”。从武陵山区到世界舞台,在严静的培养下,一批批少年用汗水和勇气跳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所成立了“跳绳办”的小学

  一场秋雨过后,黔江区的气温降至12℃。凉意裹挟着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跳绳综合训练馆内却热火朝天。孩子们穿着单衣短袖,双手摇动跳绳,双脚快出了重影。2023年,跳绳综合训练馆在黔江区政府的支持下建成,孩子们的训练环境大大改善。

  三年级的黎彩铭学习跳绳已有半年时间。有着一双大眼睛,穿着粉色上衣,扎着双马尾的她,训练时跳得格外认真。

  为了跟着严静练跳绳,父母把黎彩铭从黔江区数一数二的“名校”人民小学转学到了新华小学。

  跳绳队周一到周五的训练一天两次,分别是早上6点30分到7点50分,下午低年级孩子的训练时间是5点到6点30分,高年级的是5点30分到7点。在冬天,这个时间段往往天还没亮或已夜幕低垂,为了保证安全,严静要求家长必须接送,并把这一条作为参加跳绳队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跳绳队,孩子的学习意愿以及家长的支持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天赋反而是次要的。进入跳绳队后孩子的变化,也让家长收获了不少惊喜。

  在跳绳综合训练馆,记者遇到了黎彩铭的妈妈。她欣喜地告诉记者,练习跳绳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身体,还促进了学习。一方面,因为要练习跳绳,孩子有了时间规划意识,学会了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功课;另一方面,跳绳训练中的倒立动作纠正了孩子的驼背,还增加了她的手臂力量,写字变好看了,这些收获都是之前没想到的。

  “喜欢跳绳吗?”记者问刚刚训练完的黎彩铭。满头大汗的小姑娘连连点头,她想像哥哥姐姐们那样,将来拿世界冠军。

  一年级的张伽彬刚来跳绳队训练了20天,已经表现出了不服输的韧劲。“能够吃得了锻炼的苦,未来一定不会差。”一旁的爸爸眼里满是赞许。更令他欣慰的是,孩子因练习跳绳还减少了看电视、看手机的时间,保护了视力。

  如今在新华小学,跳绳已经成为一种校园生活方式,每个班的体育课上都要学习跳绳,课间操也有跳绳这个选项。在新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饶的支持下,学校还成立了“跳绳办”,除了严静之外,还有两位体育老师加入,在日常体育教学之外,专门负责教孩子们跳绳。

  为了让跳绳玩出新花样,近几年,严静和“跳绳办”的老师们不断钻研。比如为了寻找合适的配乐,严静在各个网络平台都充值了会员,一有时间就听音乐,用坏了好几副耳机。

  身为土家族的他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摆手舞的音乐和动作融入了花样跳绳。“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民族文化带向世界舞台。”严静说。

中国妇女报视点深度 4被跳绳改变的山乡童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凌漪2025-10-24 2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