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民族文化绽放时代活力 草原儿女拥抱幸福生活


    白晶莹在指导绣娘刺绣。姜军旗/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王永钦

    “总书记亲自给我颁奖,是对我们脱贫攻坚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肯定。”时隔三个多月,回想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的那一刻,兴安盟科右中旗刺绣产业带头人白晶莹仍然激动万分。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作为内蒙古唯一获此殊荣的获奖者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奖。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采访时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包括蒙古刺绣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活力,成为广大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的助推器;在产业助推下,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传统蒙医药不仅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而且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针尖上的“传承”

    科右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

    白晶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母亲和姥姥都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上都是绣花,就连家里的被子、门帘、窗帘也都是妈妈绣的,每天晚上我都陪着妈妈在煤油灯下做手工活。”在母亲和姥姥的影响下,白晶莹从小就喜欢上了蒙古刺绣,并练就了一手娴熟的刺绣技艺。

    “始于王府、兴于民间、隐于市井”的蒙古刺绣,是当地特有的草原文化瑰宝,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承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蒙古刺绣,成了白晶莹心中最大的愿望。

    “我们牧区长期以男性为主要劳动力,‘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比较普遍。农闲时,妇女大多闲在家里,经济收入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身为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白晶莹在调研时发现,有些老弱病残群众出门不便,扶贫政策不容易对接,而刺绣在家就能完成。

    一头是做工精美、底蕴深厚的蒙古族刺绣,另一头是家中空闲的女性劳动力,这也让作为王府刺绣非遗传承人的白晶莹看到了传承蒙绣的希望。

    2016年,科右中旗把蒙古族刺绣作为特色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白晶莹主动挑担,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她先后组建了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和图什业图刺绣基地,成功地让刺绣与脱贫挂上了钩。

    为了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白晶莹把自己修炼成了“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起初,一些农牧民对刺绣不感兴趣,她就上门一遍遍地做思想工作;没有经费买图样,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刺绣图案,现有的1072种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农忙时节,农牧民没办法集中学习,她就利用工作日的早晚休息时间和双休、节假日下乡入户无偿培训,并通过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掌握就业技能。

    几年下来,白晶莹足迹遍布科右中旗的12个苏木镇(乡)、173个嘎查(村),白晶莹及其产业团队在科右中旗集中设立了51个产业村,举办了130余期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培训绣工1.6万人次,带动2.6万名妇女加盟蒙古族刺绣产业,28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

    分散各地的草原绣娘走到一起,重拾技艺,因“绣”得业,以“绣”兴业,她们用巧手为科右中旗捧回了“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荣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扶贫干部,能够帮助姐妹们靠双手‘绣’出幸福生活,能够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我感到无比光荣。”白晶莹表示,她要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奉献,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药箱上的“飞跃”

    蒙医药是蒙古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大量蒙医典籍通过翻译整理得以广泛传播,蒙医诊疗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中华医学瑰宝的蒙医药学,逐渐成为一门崭新的民族医学,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位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有“中国蒙医药之都”之称。作为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通辽也是蒙古族文化和蒙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位于通辽市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蒙医药展馆内,通过复原自然场景、展示动植物标本、运用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呈现了蒙古民族与疾病斗争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展现了蒙医药发展的历程。

    “学校拥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培养的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设有国内首个蒙药学博士点。从学科结构上来看,不仅有蒙医药,还有药物制剂、骨伤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党委书记齐日麦图告诉记者,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推动下,蒙医药的科研与教学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发展。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落实蒙医中医医院倾斜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支持传统医药发展,保证蒙医中医医院倾斜政策的落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通辽市所有综合医院、90%以上的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都设有蒙中医科,80%以上的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蒙中医药服务。

    “蒙医药科学体系的健全,以及蒙医药科研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通辽市蒙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肖强告诉记者,到2025年,通辽市将规划完成百万亩蒙中药材资源基地建设,形成超过150亿产值规模的蒙中医药产业集群。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