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者:小雯(化名),一孩妈妈
■ 受访者:小苗(化名),两孩妈妈
全职妈妈小雯生于80年代末,自怀孕后辞职。如今宝宝2岁了,她变着花样给孩子做饭、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学游泳、上早教、练习大动作;宝宝牙牙学语,她开始当“故事机”“学习机”……“总之,整天围着宝宝转,小雯已经完全没有了自我”,小雯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孩子出生以来,小雯的公婆和爸妈会轮流照看。公婆是外地人,要和小雯一家住。因为只有一个卫生间,夏天洗澡要排队且需高效;客厅撤掉茶几,给宝宝圈了游戏专区,留给大人的空间只剩下沙发一隅;厨房也拥挤了许多,做饭时难免磕磕碰碰……
虽然和公婆间没有大的摩擦,可是双方在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上的不同,偶尔会让小雯心生不快。但想到依靠老人帮忙带娃,小雯的包容性也日渐增强。
最让小雯感到庆幸的是,在育儿理念上,她与老人没严重分歧。这得益于她曾经带着老人去上孕期课,两代人同时接受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小雯丈夫尽管工作很忙,但下班后积极分担,让小雯能“喘口气”。“对爸妈、公婆,我们挺愧疚。”小雯说,带孙辈,他们牺牲了自己安逸的晚年生活。“现在我们一家外出游玩,都带上老人,一来能搭把手,二来也让老人感受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雯夫妻考虑把刚需房升级为改善型住房。一旦摇中新房,需300万元左右的六成首付,还要按揭贷款300万元,贷款30年。小雯说,“如果不‘啃老’,根本不敢想换大房。”好在杭州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价的措施,让小雯觉得咬咬牙上车,还能扛得住。但摇号一再不中,让“改善”无法实现。
小雯朋友圈里有一位三孩妈妈,她家是做生意的,财力自然不在话下。如今她已辞掉公务员工作,家里还有两个保姆帮忙一起带孩子。小雯感慨:“我们担心经济实力不够,精力有限。”双方老人曾说,生二胎要尽早,趁他们还能带得动。可小雯一想到住房狭小,便不敢贸然行事。
1992年出生的小苗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小苗告诉记者,她在大宝身上花费的时间和耐心更多,二宝比较乖,但年龄太小,同样累心。
为方便照顾家,小苗从国有制银行跳槽到股份制银行,“薪资有所增加,但上升机会不敢奢望了。”
每天下班匆忙赶回家,接替公婆照看小孩,丈夫下班后做饭洗碗。“我们都觉得老人白天帮忙带了一天娃,回到家就不好意思再让老人忙活了。”
小苗和丈夫是高中同学,相识已久,双方父母也更了解,避免了小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麻烦,婆媳矛盾也少。
在育儿上,小苗的公婆不过多干涉,在老人的认知里,儿子从小被“放养”,后考入浙江大学,现在小家庭的教育理念肯定错不了。
小苗楼下早点店店主三胎生了一对双胞胎,现在老大上大学,老二上初中,夫妻二人忙于生意,把双胞胎送回老家由老人带。“他们养育四个孩子,压力虽大,整天笑呵呵的。”小苗说。
小苗喜欢孩子,她问过自己要不要生三胎,但生三孩就得换更大一些的房子。“如果将来有房产方面的利好政策,老一辈身体精力允许,我们夫妻俩的收入稳中有升,或许生三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