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新阅读

不一样的中年女性 被看见的中国妈妈


    《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与《了不起的中国妈妈》记录了作者格十三在教育、工作、家庭、婚姻中的点滴。书中的中年妇女不为他人评价而活,思想独立,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既感到忙碌和疲累,又充满信心和希望;书中的中国妈妈有着独有的韧劲与激情,在家长的舞台上劈波斩浪,在家庭教育中经历了从悲喜起落到内心平和。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年女性的真实生活。

    ■ 慕离

    “男人要求女人奉献一切,当女人照此贡献一切并一生时,男人又会为不堪重荷而痛苦。”波伏娃如是说。“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似乎永远只是男人的定场诗,女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时,却需要兼顾家庭起居和孩子教育的琐琐碎碎,美其名曰“贤内助”。如果不甘心放弃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女性需要走一条比男性更辛苦、更崎岖的人生道路。

    女性主义在今天的中国已逐渐觉醒,越来越多女性的声音在喊出、被听见。格十三,本名张蓓,是一位中学生的妈妈,也是当今诸多女性主义发声者中的一位。她把自己在教育、工作、家庭、婚姻中的点点滴滴,或自嘲,或自勉,写进自己公号每一天的文章里,一写就是五年,并有着亮眼的阅读量和传播度。而这背后,是众多中年女性的认同感和共鸣。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妈妈们迫切需要能反映她们真实生活的好文章。

    坦然面对“中年妇女”这个词

    2020年初,格十三出了第一本书《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东方出版社),书名具有格十三标志性的“飒”。每个人都会自嘲年华老去,但很少有人会坦然接受眼角的皱纹,尤其是女人。能坦然面对“中年妇女”这个被网络赋予太多负面意义的词,不仅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坦荡。在格十三的笔下,这群人没有偶像包袱,不为他人评价而活,思想独立,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既感到忙碌和疲累,又充满信心和希望。她们的信心来自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她们的希望来自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这群女性是真正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书里说到家庭,那些趣事、囧事、苦事、愤愤不平事,让我能从当事人的视角窥视她们的生活,让人相信顾家的中年妇女也能独立和优雅;书里说到婚姻,虽然很多是对老公的吐槽,但吐槽何尝不是因为深爱,这个年纪的夫妻谁不是放下少女的矫情,施以兄弟般的援助呢;书里说到女性的自我成长,中年妇女能实现自己的人生,能打造孩子的人生,也能完整家人的人生。中年女性在不同的身份标签中上下求索,她们是了不起的女儿、儿媳、妻子和妈妈。

    格十三的风格一直独特鲜明,文字辛辣俏皮,在幽默的自嘲与自勉中透着海派独立与精致的一面。能看出她的文章忠于对女性与家庭、教育、社会现状的夹叙夹议,既有讽刺又有苦口婆心,读来直击内心。

    中国妈妈独有的韧劲与激情

    《了不起的中国妈妈》(东方出版社)是格十三近期推出的新书,依旧精准而干脆。书中,格十三依旧站定女性主义视角,从妈妈群体的柴米油盐与喜怒哀乐入手,讲述当下中国妈妈独有的韧劲与激情。封面上这样写着:“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得优雅地拾起来做成鸡毛掸子。”生活如此这般,也要笑着继续。格十三的生活哲学,也代表了喜爱她、关注她、支持她的数百万妈妈们的生活哲学,也映照出这个时代了不起的中国妈妈们。

    家庭教育的困境每个家长都在经历。我们望子成龙,想让孩子变成自己没能成为的样子,却又不得不面对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事实。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回避,有的人迎面直击。在《了不起的中国妈妈》里,你能看见当代妈妈们那种不认命的倔强。她们似乎总是站在孩子与爸爸的对立面,唱着红脸,成为当代家庭教育脸谱化中最凶神恶煞的那个,也成了教育的推动者。

    和父亲形象有所不同的是,妈妈会蹲下来和孩子温柔交流,也会拍案而起暴躁教学。但无论哪样,她们都在用自己八爪鱼一般的本领,尽己所能为孩子“临行密密缝”,铺好未来每一条路;她们也会成为家里事无巨细的全能者,囊括下厨、洗衣、修水管,陪读、报班、改作业之类的日常琐碎。爸爸呢?“爸爸一般用意念提升孩子成绩,然后以减压为名带孩子吃喝玩乐。”“说完他往沙发上一躺并打开了手机浏览器。”这是父权语境下不曾有过的教育场景,你能在书中窥见女性主义思潮下,家庭教育方式的变迁。

    如果说教育是家长在大环境下的负重前行,那么在校外辅导上的投入便是戴着镣铐跳舞,无可奈何却又奋不顾身。“鸡血”一词已不再陌生,报班账单铺满一床的背后是不服输的焦虑。经济的压力、升学的压力、报班的压力、学习与体育不能两全的压力,种种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了不起的中国妈妈》里的最后一句话,应该能直击每位中年女性以及中国妈妈的内心最柔软处:“没有谁能真正平衡好一切,只是有人笑着多扛起一个担子而已。”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