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新“两纲”的制定实施对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同步推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概括与解读了新“两纲”在新时代新要求新期待之下的变与不变。
■ 赵媛 鄢继尧 施斌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新‘两纲’”)。新“两纲”的制定实施对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同步推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比《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新“两纲”在五大方面继续坚持,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没有变,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没有变,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重点没有变,妇女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主要目标、策略实施、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的实施框架没有变;同时,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期待,新“两纲”进一步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突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妇女儿童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新“两纲”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妇女儿童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穿落实党中央关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纲要组织实施、贯穿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新“两纲”还注重对广大妇女儿童的思想政治引领,首次将“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半边天’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列入指导思想,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妇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领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提供更多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等新目标新任务,为团结动员妇女积极投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妇女儿童发展各领域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两纲”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妇女儿童发展各方面各领域,对今后十年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一方面,新“两纲”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孕产妇死亡率、0-5岁儿童贫血率和生长延迟率等指标要求继续下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妇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等指标要求持续提升,“完善”“不断”等作为高频词反复出现,体现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是一以贯之和持续推进的;“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70%以下”、“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2%以下”等一个个对原有目标的具体量化,凸显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力培养女性科技人才”、“促进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规范化建设和有效运行”、“重视发展中国共产党女党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通并有效运行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儿童事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等一个个新目标,注重引导支持妇女儿童发扬主人翁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创新特征和时代特征。
另一方面,新“两纲”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增加了“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得到公平满足”的表述,在义务教育方面增加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表述,体现出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路上一个地区都不能少;“困难妇女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向老年妇女、残疾妇女等群体倾斜”等新表述,体现出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路上一个群体都不能少。
健全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重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新“两纲”结合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健全和完善近20个体系,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让基本公共服务的阳光覆盖到每一名妇女和儿童。
一方面, 新“两纲”提出要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让广大妇女受惠其中,对妇女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两纲”提出要健全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及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为今后十年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提供了指南;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新“两纲”提出要构建普惠托育服务、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支持、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儿童健康服务、出生缺陷防治、教育评价、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以覆盖面更广、支持体系更完善、服务和效率更优、政策着眼点更准、延伸度更深的方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家庭建设成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新领域
为更好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新“两纲”分别增设了“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家庭”两大领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两大领域与新“两纲”其他部分相关内容互相补充,为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坚实保障。
首先,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新“两纲”指出要用好家风培养熏陶儿童,树立新时代家庭观,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其次,强化支持家庭发展的政策保障。新“两纲”明确提出“建立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家庭政策体系,增强家庭功能,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并提出要基本形成“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同时在家庭关系、家务劳动、老人赡养、未成年子女扶养等方面设定了目标。第三,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困惑与问题。新“两纲”明确指出要“发挥家庭立德树人第一所学校作用”,“尊重儿童主体地位”、“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增强亲子互动”,同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家庭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科学指导。
新增多措并举保障少年儿童安全
新“两纲”还增设了“儿童与安全”这一新领域,并将其放在儿童发展领域的第二位,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统计显示,伤害是导致我国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新“两纲”提出要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逐步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溺水死亡率,减少儿童跌倒、跌落等伤害的发生、致残和死亡,儿童安全座椅、头盔等普遍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近年来兴起的针对婴幼儿用品的“海淘”“代购”等,表明群众对食品、用品安全状况仍然抱有疑虑,新“两纲”指出要保障和提升儿童食品、用品安全,让少年儿童的衣食住行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此外,新“两纲”还强调要预防和制止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包括“提高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能力”、“预防和干预儿童沉迷网络,有效治理不良信息、泄露隐私等问题”、“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等,全面呵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赵媛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主任,鄢继尧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施斌为江苏省妇联干部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