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陈姝 发自北京 12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新筹办进展以及延庆、张家口赛区筹备情况,并答记者问。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冬奥会所有12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并具备办赛条件,冰上项目场馆完成制冰,雪上项目场馆赛道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会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闫成首先介绍了“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的情况。截至目前,北京赛区承办的短道速滑世界杯等6项赛事,延庆赛区承办的雪橇世界杯等5项赛事,及张家口赛区承办的单板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都已经圆满收官,测试赛进程已过大半。从已经结束的测试赛来看,赛事运行状况良好,实现了既定测试目标,赢得了国际体育组织、参赛运动员及境内外媒体的积极评价。
此外,闫成还介绍了北京冬奥组委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他表示,北京冬奥组委自成立以来,注重以全球眼光荐拔人才、以体制优势开发人才、以系统培养塑造人才,努力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体育对残疾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介绍,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首先可以起到康复治疗作用,通过运动可以增强素质、改善机能、产生康复效果。其次是突破局限和障碍。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通过意志和技能、体能的较量,超越缺陷,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再次是融入社会。通过体育运动开展交往,感受社会的温暖,帮助残疾人重建生活的信心。最后是影响和改善社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代表了残疾人的“能”,其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将感染激励全社会,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促进包容性社会建设。
“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残疾人状况改善、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多方面。”杨金奎说,政策方面,为办好冬残奥会出台的各种政策性文件,将为制定惠残助残政策提供借鉴参考。设施方面,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完善的场馆设施,可以在赛后继续为残疾人服务,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样板。体育方面,促进残疾人了解、喜欢冬残奥运动,使更多的残奥运动员投身冬季项目,展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推动包容社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筹办工作为我们国家系统培养了一批熟悉冬残奥运动、掌握竞赛规则、了解运行机制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将为全面发展冬残奥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冬残奥运动发展水平提升。宣传推广方面,残奥精神、无障碍理念、包容性意识为大众了解,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更加关注和支持,将有力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