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夏天


    ■ 张新文

    近几日气温飙升得如此之快,燥热拂面,汗珠开始从每个毛孔里肆无忌惮地流出来,到底是夏天了,“热”便成了主角。

    暂住乡下,晚饭前邻居老杨头还是老规矩,把饭桌搬到院子里。没要老伴动手,他自己整了三个菜,自斟自饮起来。

    此刻,我想到了北方,作家迟子建在《蚊烟中的往事》一文中,开头就写道:“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的天空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看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晚上这顿饭,饭桌都是要出门的。老杨头是乡村大厨,晚上他烧了一盘鲤鱼籽,橙黄如小米;他又把绿皮嫩茄子洗净,切成条状码放在盘子里,上了佐料清蒸,有股子撩拨人味蕾的清香味;凉粉也是自己制作的,切成条状加蒜泥和拍碎的青椒,滴点香油稍微拌一下,就是很好的夏季下酒菜。

    夏天的烈日像是在逞威风,烘烤着世间万物。过去纳凉,中午多数会去塘里洗澡,而且是结伴跳入清澈见底的塘里。那时我们村的塘里养着鱼,有时鱼受到惊吓,会纷纷跳出水面又迅疾地落下来,溅起了一塘水花……有的鱼还会撞向我们的肚皮,而后是满塘的欢笑声。

    井是村庄的眼睛,也是村庄的血脉,滋养着村庄祖祖辈辈的人们,也见证着村庄的过往。中午,男人们会担两桶井水回家,用井拔凉水撒在草屋的地上,很快水就被土吞了下去,地面就凉爽了,把凉席铺在地上,就可以安稳地午休。孩子们则在空酒瓶上拴个细绳,热了,渴了,去井边提水喝。有的,还把西瓜放在小竹篮里,沉到井水里,晚上拿回家,放到桌子上,就听到清脆的声音——“咔擦”,西瓜自个儿就张开了口,一股清凉和白雾弥漫开来,食之,入心入肺的凉爽。此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晚风吹着,有西瓜吃着,说些家长里短的话,有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味道。

    更多的时候,月亮就是灯,就是万家的灯火,在深邃的天空里普照着这美好的人间。

    天一热,食欲大减,很多时候,我喝点汤就算午饭吃过了。下班回到家,妻子把绿豆汤从冰箱里端出来,我便一边喝着绿豆汤,一边用小勺子捞起开了花的绿豆,往嘴里送,很对胃口。夏天,我还会做些特别的菜,比如清炒冬瓜皮、清炒绿番茄等等,这都是我的消夏良方。

    古人很多时候是靠读书来消夏,有的依在北墙竹窗下,采撷文字作为“冰块”,静下心来,陶醉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中,享受着精神的清凉。有的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怡然自得,宋人罗大经午睡起来,沿着遮天蔽日的山路,来到山泉边汲水煮茶,慢饮。而后读《周易》《国风》《离骚》……我的一个文友,在没有空调的岁月里,喜欢“逆袭”。吃过晚饭,他会烧一洗澡盆的热水,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小屋里,让汗珠从皮肤里渗出来,开始是毛毛雨,接着通体是豆粒大的汗珠,扯成股地往下流……洗完热水澡,就钻进书房,夜深了,风从窗口吹进来,他惬意地读着书,与先贤们在书中相遇了,开心至极。

    当一滴汗水吧嗒入土的时候,那是夏天在告诉人们只有流汗才有收获啊!我想那时的他,心情便是如此吧。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