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我谈恋爱时,就在这里约会,现在经常介绍别人也来这里约会。你看风景多么美!”近日,正在御林古桑园游玩的陈女士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北京大兴安定镇第22届桑椹旅游文化节自5月18日在御林古桑园开幕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今年旅游文化节以“京彩大兴 安定‘椹’好”为主题。如今,为期一个月的桑椹旅游文化节圆满落下帷幕,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以后多了一个心心念念全家都想去的好地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旅游文化节上举办方将马戏团、儿童游乐场、美食市集等“小场景”搬进了古桑园,将御林古桑园打造成了“遛娃网红打卡地”,为百姓提供了京城周末休闲旅游新选择。
“微改造、精提升” 优化文旅“小环境”
安定镇种桑历史由来已久,现有桑田4000余亩,年产达2000余吨。2003年,安定镇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先后确认为“中国桑椹之乡”和果桑有机食品基地。2010年,安定桑椹被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2年获批老北京果品示范基地。
御林古桑园是“安定桑椹”的响亮名片,位于安定镇前野厂村,占地300余亩,是目前华北最大、北京地区独有的古桑园,园区内有百年以上古桑树400余棵,其中三百年以上树龄的桑树就有26棵,涉及黑珍珠、白蜡皮、小豆白、蜻蜓红等十余个品种。
为了焕发“活文物”勃勃生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安定镇不断优化文旅“小环境”,对御林古桑园进行绿化、美化,修建旅游标识、宣传栏、旅游观光道路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积极为游客打造优质旅游环境。
记者在园子里看到了适合儿童高度的直饮机,还有满足年轻人风格和喜好的指引牌:“想你的风吹甜了桑椹”。
“周主题、有创意” 丰富林下游“新体验”
老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久违的戏曲,充满乡情和乡土味的曲调让人流连忘返;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兴奋地观看马戏表演;年轻人则可以边游园边畅谈未来。来自市区45岁的张先生,拿着长长的摘桑椹工具在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他笑着说,因为工作关系自己经常需要盯着电脑,在这里采摘高处的桑椹,有利于治疗颈椎病。
今年,依托桑椹旅游文化节,安定镇推出“龙河文化展演周”“主题音乐创作周”等4个主题周,打造“桑椹产品直播展销”“非遗制作体验”“河北梆子演出”“御林诗会”“创意快闪”“棋王邀请赛”“创城主题街采驻唱”“原创音乐比赛”等15种29场文体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京彩大兴”。
同时,园区引进了马戏团、儿童游乐场等时下流行游玩体验,为林下游融入了更多创意活动。短短一个月的旅游文化节,御林古桑园游客到访量达6万余人。
“多元化,促消费” 农民增收有“新路径”
安定镇将御林古桑园周边的双塔寺古银杏树遗址、万亩郊野公园、古梨园等生态优势与安定河北梆子剧团、纱灯文化、民俗特色进行有机整合,推出“安定一日游”精品线路,串联镇内旅游、采摘、美食等资源,辅以文化创意商品销售、餐饮等附属模块,打造多元文旅环境,带动收入约70万元。
安定镇在不断探索“桑文化+农业+旅游”多元发展的同时,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收购桑椹、桑叶进行深加工,制作成桑椹酒、桑叶茶、桑叶包子、桑菇酱等特色产品。
今年桑椹成熟期,合作社收购农户种植桑果20万斤,送进药材市场、酒厂、冻干桑椹加工厂等,为农民增收增加了新路径,为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除此之外,合作社负责人陈山山还研发出桑椹耳枕等手工艺品,带动村里老人妇女参与“巧娘工作室”,让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据统计,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帮扶安定镇的农户销售了70余种400万余斤安定农品,直接帮扶17个村1200余人,为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520万余元。
近年来,安定镇逐步按照“文—农—旅”融合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起农民钱袋子,推动乡村振兴。安定镇党委书记刘建波表示,下一步,安定镇将牢牢把握商业航天基地落地后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扶持一批农旅品牌园区,挖掘一批本地传统文化,带领群众走上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