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 /
甘秀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2010年,甘秀妮提出“全人、全程、全心”的护理理念,在她的带领下,重医附二院护理学科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前100名。目前,甘秀妮及其团队已在重庆市20余个区县开展了400多次志愿服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获得南丁格尔奖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责任和使命。未来,我会用实际行动影响更多护士,主动去帮助、温暖每一位病人。”甘秀妮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9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甘秀妮,作为7名中国获奖者之一,荣获第49届南丁格尔奖章。
从1982年参加工作到2007年走上管理岗位期间,甘秀妮先后在重医附二院急诊科、手术室、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临床一线科室工作。
多年的基层经验,让甘秀妮认识到,做一个好护士,不仅要有同理心,学会站在病人的角度,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更要有责任心和高水准的专业能力,尽职尽责、真心付出。
基于这样的思考,2010年,甘秀妮提出“全人、全程、全心”的护理理念,“全人”即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需求,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给予全方位照护;“全程”即做到住院一次、关爱一生;“全心”即用爱心、热心、耐心、精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三全护理”温暖着每位患者。“医护在查房的时候,不仅问了我们很多关于身体情况的问题,耐心回答我们想知道的问题,还说了很多安慰我们的话,我当时含着眼泪仔细聆听,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化疗时,护士妹妹总是及时巡视药物输注的情况,关心我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出院后,护士妹妹又主动联系我、关心我,告诉我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让我感到很暖心。”一位罹患乳腺癌的女患者在感谢信中动情地写道。
在护理工作中,甘秀妮还先后引入6S管理、个案管理、叙事护理等,不断丰富“三全”护理品牌内涵。在她的带领下,重医附二院护理学科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前100名。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甘秀妮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应急救灾现场——
1985年,重庆大溪沟街道罗家院一带的下水道发生爆炸事故,她在事故后20分钟内就赶到现场,冒着再次发生爆炸的风险,转运了30多名患者;
抗击非典时,她迅速投入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筹建医院隔离病区;
汶川特大地震中,她成为第一批国家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参与救援;
抗击新冠疫情中,她先后4次在湖北、上海、重庆三地的新冠定点救治医院及方舱医院奋战132天……
得知甘秀妮获奖,张海燕专门从成都赶到重庆。
“是甘妈妈让我重新站了起来!”张海燕回忆,“那时我才16岁,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和自己的一条腿,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甘妈妈每天来照顾我,给我清洗伤口、换药、打针输液,给我送来我喜欢的牛奶、面包、苹果,是甘妈妈一直鼓励我,让我坚强起来。”
多年来,哪里有病患群众,哪里就有甘秀妮及其团队的身影。作为重医附二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队长,甘秀妮在每年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献血者日来临时,都会组织团队为居民送医送药,开展义诊服务。截至目前,这支队伍已在重庆市20余个区县开展了400多次志愿服务。
2021年,甘秀妮还在重医附二院首创门诊全程免费陪诊志愿服务。两年来,已累计服务2万余名孤老、孕产以及外地来渝就医等人群,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4万小时。甘秀妮也获得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全国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守护患者健康就是我的事业!”从事护理工作41年,甘秀妮始终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去陪伴患者。她说,能够帮助他们,就觉得自己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