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陈氏木雕女传承人陈用丽

用二十载青春雕琢精彩艺术人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 乐丁

    从重庆北环上高速路,向北驱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位于合川白鹤林工业园的楠山坊木雕厂。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地刮灰、抛光、油漆加工完的毛坯。“我们的陈氏木雕技艺较为完整地保存古代民间原汁原味的佛像雕刻艺术。其雕刻工序繁复、造型严谨、装饰华美,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价值。”给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作介绍的,正是重庆市合川区陈氏木雕第四代传人陈用丽。

    “我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木雕,直到现在都痴心不改。”历史上,合川因为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盛产楠木与乌木,有着悠久的木雕技艺传承。耳濡目染下,陈用丽8岁就跟随父亲陈绪凡接触木雕。从最初的拉锯打下手,到后来学习木雕及小型佛雕挂件饰物,如今陈用丽已从艺20多年,木雕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投身木雕二十载无怨无悔

    时隔多年,陈用丽仍然清晰记得,她向父亲提出要学习木雕技艺时的情景。最初,父亲并不赞同,他认为,做木雕是个体力活,要经历选料、锯料、雕刻、打磨等工序,还要与灰尘、生漆、颜料打交道,女娃娃学木雕又脏又苦。

    在陈用丽的软磨硬泡下,父亲终于勉强答应收她为徒。父亲原本以为她只是图一时新鲜,坚持不了多久。却不曾想,性格倔强、天分又高的陈用丽一干就是20多年。在潜心学习钻研下,陈用丽逐步掌握了陈氏木雕(佛雕)的技法和奥秘,成为一个优秀的女木雕师。

    “陈氏木雕(佛雕)技艺作为合川独具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所雕刻的艺术品不仅满足传统生活需要,还成为地方性文化特质的重要代表。”陈用丽说。重庆华岩寺收藏的准提菩萨、大足石刻圣寿寺收藏的四大天王、南岸观音寺收藏的花梨木五方财神、江北观音寺收藏的四面观音……陈用丽雕刻的佛像作品仪态万方、光彩夺目,其作品被各地百余家寺庙收藏。

    传统技艺赋予创新生命

    陈氏木雕(佛雕)技艺较为完整地保存古代民间原汁原味的佛像雕刻艺术。在此基础上,陈用丽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风格:造像比例要按照“全身七头最相宜,身三腿三脚是一”“头面双目取中间,面阔五分眼占二”;面部表情要遵循“若要笑,眼角下弯嘴上翘”“若要愁,嘴角下弯眉紧皱”;下料时要注意“打坯不留料,雕刻无依靠”……

    2010年,陈用丽继承父业,全面接手楠山坊木雕厂。为回报家乡,陈用丽于2019年将木雕厂搬迁至合川工业园区(高新区)白鹤林工业园。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以手工木雕工艺传承中华文化,在吸收现代工艺理念的基础上创新,融传统工艺和现代手段于一体,陈氏木雕(佛雕)技艺也成功入选合川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陈用丽还与古典园林公司合作,开拓了古建筑工程施工、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让陈氏木雕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生命。

    不忘初心让木雕更精彩

    在陈用丽的工作室,有一张乌木打造的长桌。乌黑的桌面有条细长的裂缝,看上去就像是一条戏水的游龙。她说,这块乌木最初被她的一位同学看上,想做书桌,在一分为二后,同学嫌这块料裂缝太多,想叫她把这些裂缝填平。陈用丽觉得木材自然形成的纹路,是天然去雕琢的艺术,平整后反而会失去原来的自然美。于是,她将材料留下亲自雕琢,保持木头残缺的原貌,制成了令访客惊叹的艺术作品。

    返璞归真,是陈用丽的技艺,更是她做事做人的准则。“我一天不到厂里来,心中都牵挂得不行,像牵挂孩子一样。我要保证从我厂里出去的作品都是精品,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本真。”陈用丽说。

    在陈用丽看来,“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她说,一个好的匠人首先要淬炼心性,因此,平时她会与团队成员一同练书法、习古琴,让大家都能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沉浸在木雕艺术的天地中。

    在陈用丽的心里,凝聚着中国古代工匠智慧创造的木雕技术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就如金丝楠原木,朴实无华的外表包裹着流光溢彩的质地。面对未来,陈用丽怀揣着一个瑰丽梦想,她想打造一座金丝楠木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金丝楠木艺术品,让更多人走进并传承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木雕工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