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酒店遇“照骗”,治疗痼疾还需双管齐下

□ 莫兰

  □ 莫兰

  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平台上展示的华丽图片和诱人的描述大相径庭,预订大床房却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

  当某线上交易平台展示的希腊风格套房实为城中村自建房,当网红民宿的精修图与霉味扑鼻的实景形成魔幻对比,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荒诞现实:某些商家正在用数字技术构建消费领域的“楚门世界”。

  面对层出不穷的“照骗”事件,平台方惯用的招数是“中介免责论”。一旦有消费者投诉,某头部旅游平台客服的标准话术仍是“图片由商家提供,平台不负责真实性核查”,这种责任推诿无异于为虚假宣传开绿灯。平台常以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二条的“通知—删除”规则作为免责盾牌,声称对商家发布信息不具审查义务。这种对“避风港原则”的滥用,实则是将法律赋予的“安全港”异化为“免责港”。事实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保障通过平台花费真金白银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责无旁贷。

  破解困局需要监管利剑与技术赋能双管齐下。除了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经营平台建立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格审核、发布、评价流程之外,不妨通过最新技术手段治理痼疾,比如实行资质审核动态化,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人脸识别”双验证机制,要求酒店每季度更新实景视频,确保信息真实性;采取信息溯源制度化,运用“存证云”模式,要求商家上传原始拍摄素材,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定证据链;实施连带责任具象化,确立“平台过错程度与流量分成挂钩”原则,倘若平台未及时下架虚假房源,需承担订单金额一定比例的连带赔偿等等。

  商业世界的终极算法不应是流量与利润,而是诚信铸就的口碑与人心。当每一张酒店图片都经得起推敲,每一次点击预订都承载着契约精神,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交易闭环”到“信任闭环”的质的飞跃。失去诚信的商家,终将被数字化的浪潮淘洗殆尽,而坚守初心的企业,必将在信任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中国妇女报权益观察 4住酒店遇“照骗”,治疗痼疾还需双管齐下 □ 莫兰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