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奇,从烽火到白头

■ 傅凌艳

  他们的爱情,跨越了山海,历经了战火,也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传奇……

  ■ 傅凌艳

  又一年清明已过,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总在这时越发浓烈。想起我的舅姥爷蔡园与舅姥姥朱浣华,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平凡,却充满力量,那是一段历经风雨而矢志不渝的佳话,承载着时代的厚重与人间的深情。

  1915年,舅姥爷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鲤城。幼年时,动荡的时局便在他心中早早埋下报国的种子。1930年1月,年仅15岁的他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3月时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踏上为理想拼搏的道路。1933年11月,他担任中共仙游县委委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仙游县委书记,却因反动势力的迫害,远走马来西亚继续投身革命斗争。 

  舅姥姥来自温婉秀丽的苏州。出身书香门第的她知书达理、聪慧过人。她虽身处江南水乡的温柔怀抱,却心系天下,对国家的困境满怀忧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舅姥爷毅然回国,经新四军福州办事处介绍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军事教员等职。一次机缘巧合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命运将舅姥爷与舅姥姥牵引到了一起。彼时,舅姥爷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热烈地探讨着救国救民的良策,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话语中充满了对革命的热忱与决心。舅姥姥被他们的激情所吸引,不自觉地走近倾听。那一刻,舅姥爷激昂的言辞、挺拔的身姿,在舅姥姥的心中激起了涟漪;而舅姥姥的温婉气质和独到见解,也让舅姥爷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温暖的光。两人的目光交汇,一种奇妙的情愫在彼此心间悄然滋生。

  此后,他们开始频繁相聚。或是漫步在江南的小巷,或是坐在宁静的庭院中,他们一起探讨诗词歌赋,交流对时局的看法。每一次的交谈,都让他们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温。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的爱情如同一朵盛开在战火中的鲜花,虽面临风雨,却依然娇艳动人。 

  随着革命形势的日益严峻,舅姥爷在部队中不断成长,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七师独立团副参谋长等要职。奔赴战场前,他紧紧握着舅姥姥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坚定:“浣华,等我胜利归来,就娶你为妻。”舅姥姥泪流满面,却依然坚定地点点头:“我等你,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舅姥爷奔赴战场后,舅姥姥在后方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苏州的妇女们为前线战士缝制棉衣、筹集物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对舅姥爷的思念和对战士们的祝福。

  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舅姥爷和舅姥姥只能通过书信传递彼此的思念与牵挂。舅姥爷在信中讲述战场上的艰辛与胜利的喜悦,舅姥姥则在信中诉说对他的无尽思念。这些书信,成为了他们在漫长岁月里相互慰藉的精神支柱。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舅姥爷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消息传到舅姥姥耳中,她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踏上了前往战场的路途。一路上,她历经艰辛,穿越重重封锁,终于见到了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舅姥爷。当她看到舅姥爷那苍白的面容和满身的伤痕时,泪水夺眶而出。她守在舅姥爷的床边,日夜悉心照料。也许是爱情的力量感动了上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舅姥爷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看着逐渐康复的舅姥爷,舅姥姥心中满是欣慰与喜悦。

  解放战争时期,舅姥爷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独立团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第一〇一师参谋长,参与了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之后,他回到舅姥姥的身边,与她举行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那一刻,他们多年的等待和付出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舅姥爷和舅姥姥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舅姥爷历任福建省晋江军分区参谋长、福州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工作繁忙。舅姥姥则默默操持着家中的一切,让舅姥爷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无论是生活的困苦还是外界的压力,都没有动摇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用爱和耐心化解了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每当舅姥爷遇到工作上的挫折时,舅姥姥总是用温暖的话语鼓励他,帮他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而当舅姥姥身体不适或心情低落时,舅姥爷总是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子女逐渐长大成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舅姥爷蔡园和舅姥姥朱浣华感到无比欣慰。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子女们树立了榜样,让他们懂得了爱情的真谛和责任的重要性。 

中国妇女报新文化 什刹海 6爱的传奇,从烽火到白头 ■ 傅凌艳2025-04-18 2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